首页 > 债市 > 正文

【财经分析】10年期国债利率大幅回落 偏多因素叠加发酵利好债市表现

新华财经|2025年04月03日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阅读量: 124496

4月宏观图景的变化大于不变,央行之于货币政策的“择机”操作可能转化落地——降准有望兑现,债市存在趋势性做多机会。目前各机构可积极参与布局,久期策略依旧占优。

新华财经上海4月3日电(记者 杨溢仁)经历了前期的大幅调整,本周债市收益率震荡下探,逐渐修复。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经济内生性修复的动能和信用扩张的效果尚待确认,债市仍处于有利位置。

收益率大幅回落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整体震荡下探。举例来看,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3M期限下探1BP至1.51%;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大幅下行8BP至1.49%;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10年期回落7BP至1.72%。

回顾历史上的4月债市表现,可以看到,自2020年以来,4月债市收益率通常呈现回落趋势,为利率下行的季节性“窗口”。

“就目前来看,利好债市表现的关键因素,在于经济内生性修复动能和信用扩张的成色仍待确认,需要等待经济金融数据的进一步验证。在此过程中,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宽松基调,核心逻辑呈现出‘总量宽松空间存在、结构性工具强化’的特征,央行将MLF中标方式改为多重价位中标,也向市场释放出了边际宽松信号。”民生证券研究院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指出,“身处货币与财政协同‘窗口期’仍存的大环境中,流动性季节性回流促使机构做多情绪增强并不出人意料。”

不仅如此,“外围市场加大关税征收力度,致使悲观预期升温也对债市表现构成了提振。”一位机构交易员告诉记者,“当日早盘,国内债券市场定价关税,利率降幅在5BP左右。展望后续,基于中美竞合格局短期内难以逆转的判断,则贸易摩擦存在的不确定性依旧较大,‘债牛’演绎有望得以延续。”

“我们也认为,4月宏观图景的变化大于不变,央行之于货币政策的‘择机’操作可能转化落地——降准有望兑现,债市存在趋势性做多机会。”财通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建议,“目前各机构可积极参与布局,久期策略依旧占优。”

乐观背后存隐忧

尽管经历了前期的深幅调整,当前看多债市表现的机构逐渐占据上风,但亦有部分机构释出了相对审慎的看法。

尤其就新债(地方债)供给而言,截至2025年3月29日,已有25个省市披露了二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目前发行规模合计约1.62万亿元;4月披露的地方债发行规模为6057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2206亿元、新增一般债734亿元、再融资专项债2069亿元、再融资一般债1048亿元,规模不容小觑。

“二季度政府债供给压力仍不小,5月至6月或是发行高峰,4月在专项债放量及隐性债务置换需求下,地方债供给可能成为市场主要关注点。”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央行后续会如何对冲操作配合财政发力,是否会迎来降准?一切仍是未知数。”

“4月资金面也存在两大风险点,一是作为季初月份,也是常规的大税期,单月缴税规模多达1.5万亿元以上;二是4月买断式回购的到期规模较大,达到了1.7万亿元。”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指出,“虽然就理论而言,随着央行态度的软化,买断式回购全额或超额续作的概率不低,但若债市情绪再度偏弱,则潜在的大额资金缺口很可能成为利空力量的放大器,进而影响跨月资金的稳定性以及现券定价。”

“在市场普遍看多的环境中,逆风因素的存在更值得警惕。”前述负责人表示,“就现阶段来看,影响‘债牛’演绎的利空因素在于央行‘稳汇率+防范资金空转+防范利率风险’的诉求下,其在进行流动性管理时,大概率会相对审慎。此外,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对国内货币政策空间的打开也将构成掣肘,后续国内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仍需观察。”

显然,节后“债牛”修复行情能否延续,依然有待更多消息指引。

短期不宜轻易下车

由此,回到债市布局层面,多空博弈背后,当前持审慎态度的机构认为,考虑到逆风未散,且震荡为主的行情特征仍然存在,因此各机构需寻找结构性机会——无论是曲线形态上,还是品种利差上。

“鉴于跨季后资金面存在博弈边际转松的可能性,因此中短端或有修复行情可以把握,各机构需重点关注央行投放和资金价格变化。”前述交易员称,“就长端来看,如若资金面和短端改善空间有限,那么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也会有所掣肘,故而交易参与的时点需着重把握,关注后续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线,合理交易布局。”

与上述观点相左,大部分持乐观态度的机构判断,身处美国关税加码、不确定性冲击全球市场,资产价格波动明显抬升,避险情绪凸显的大环境中,4月债券长端利率很可能启动下行“加速键”。由此,对应到布局层面,各机构可在负债端波动承受范围内,追加久期或杠杆。

“个人建议,后续可关注部分长久期老券、地方债、农发行和进出口行金融债等利差保护较厚的品种。”上述交易员称,“以成交最为活跃的10年期国开债品种为例,在3月第四周的慢修复行情当中(也可能演变为4月的常态现象),老券的平均下行幅度达到4BP,同期新券及次新券的下行幅度仅为2.0BP、2.4BP。无独有偶,除国开债外,10年期地方债与10年期国债彼时的利差也相应由30BP压缩至25BP。总而言之,短期内债市不具备趋势反转的风险,鉴于年初各机构账户可调整空间和时间较大,因此建议跟进市场,顺势而为,不轻易下车。”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传播矩阵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