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观 | 李海超:发挥券商功能特色,助力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新华财经联合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推出“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系列专访活动,本期专访对象为上海证券董事长李海超,分享券商机构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与实践。
题目:李海超:发挥券商功能特色,助力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作者:上海证券董事长 李海超
导读: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上海正加速推进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工作,支持服务“双碳”目标。
在此背景下,新华财经联合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推出“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系列专访活动,以期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目标贡献专业智慧与力量。本期专访对象为上海证券董事长李海超,分享券商机构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与实践。
新华财经:券商开展ESG投资将为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长期资金支持,上海证券在ESG投资领域有哪些案例与实践?
李海超:上海证券积极投身于ESG投资实践,特别是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积极布局。以“临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第一期)”为例。上海证券担任独家主承销商推动该债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发行总规模18亿元,发行票面利率低至3.91%,创发行人本地近一年同期公司债最低利率,期限最长至5年期,实现了中长期限与低成本的完美配比,获得了发行人及投资机构的高度认可。
在该次债券发行中,上海证券创造性提出“绿色+碳中和+股权”的融资方案,所募资金将全部用于绿色企业股权出资,并专项用于新能源商用车总部基地项目建设。经专业绿色认证机构评定,该次债券投向新能源汽车项目达产后,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全年可实现节约标准煤36.82万吨,折合年减排二氧化碳53.41万吨,实现显著的碳减排效益。
该次债券的成功发行,是发行人及上海证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履行绿色金融使命、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创新和突破,不仅为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新的范例,也为上海证券在绿色金融等金融创新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通过仓单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我们给当前绿色产业重要工业品种,如碳酸锂、工业硅等,提供了融资和风险管理服务。我们的期货子公司海证期货积极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绿色金融”理念,立足期货市场,以碳酸锂、工业硅期货新能源品种为抓手,为实体产业提供期现结合、价格风险管理、现货购销、供应链金融等专业服务,以提高实体企业在经营中的抗风险能力,助其稳健持续经营,通过现货或远期销售等期货交易金融工具,解决销售难题,获得融资。
新华财经:绿色低碳产业和科技创新是“双碳”背景下催生的新赛道,上海证券在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措施与经验?
李海超:上海证券深度布局并加速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
1、建立考核激励机制。2023年,对投资银行部门设置了债券创新品种(涵盖绿色、乡村振兴、科创债等)的加分政策,有效激发了投行等业务部门积极参与绿色金融项目,为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2、赋能企业绿色转型。2022年11月,完成《绿色低碳项目投资评价标准》的制定,为区域绿色低碳项目的科学评估与投资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赋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开拓绿色融资业务。2023年,携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充电桩联盟,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业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创新的融资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宽了绿色金融的应用场景。
新华财经: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战略加速实施的背景下,上海正不断强化区域绿色金融标准、产品及市场的协同与统一。上海证券在推动长三角区域内的绿色低碳投资有哪些布局和规划?
李海超:上海证券积极响应并主动融入长三角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工作,持续强化在长三角区域的绿色低碳投资布局。
1、深化绿色金融行业合作。2021年底,上海证券联合海证期货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2、开展ESG投资专题培训。2022年1月,上海证券举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深度解读及ESG投资专题培训,通过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洞察力,为后续的绿色低碳投资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3、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基金投资。在产业基金投资层面,上海证券已对绿色金融的全产业链条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深入跟踪,力求在现有业务范围内,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到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投资浪潮中,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新华财经:《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券商在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过程中主要发挥哪些作用?又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李海超: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寻找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机遇,持续深化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实践,助力上海建设完善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1、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这一平台,上海在碳金融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当前,不少资产管理机构抓住经济发展向绿色转型的市场机会,推出了多种专门投资绿色标签资产的指数型产品,不断探索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多元化、定制化的绿色金融解决方案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绿色投资需求。随着绿色金融理念的深入人心,证券公司将继续引领行业趋势,推动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面世,为绿色金融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2、强化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激活绿色金融市场流动性。当前,绿色项目因市场认知度不足及初期商业环境挑战而陷入流动性困境。为此,券商等金融机构可积极介入,凭借专业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做市交易策略以及深厚的行业研究能力,提升绿色金融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交易活跃度,从而增强市场流动性。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能够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更为绿色经济的加速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上海加速构建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进程中,证券公司以其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在资本市场上的经营优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拓展业务市场,把握转型契机。面对行业发展的新阶段,证券公司正积极寻求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无疑为证券行业开辟了一片全新的业务疆域。特别是《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的发布,不仅为证券公司指明了绿色金融实践的具体路径(如债券发行、股权融资、并购融资、研究咨询、投资组合构建等),还提供了实操性强的指南,助力其精准把握市场脉搏。
2、参与标准制定,强化竞争优势。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全力推进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标准化建设,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生态。券商通过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不仅能够树立行业标杆,彰显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还能有效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为未来的业务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新华财经: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面临哪些挑战?上海证券有哪些建议?
李海超:上海在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绿色金融标准认定及信息披露等方面。
1、绿色金融标准认定的局限性。当前绿色金融标签的认定主要基于融资主体业务的资金用途,而非资金实际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效益。这种以用途为导向的认定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绿色金融的实质贡献,限制了绿色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
2、信息披露与监测机制的不足。在绿色转型行为的认定、跟踪监测及信息披露方面,尚缺乏统一、高效的系统支持。信息的不对称和透明度不足,增加了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产品真实性的疑虑,影响了市场信心和参与度。
针对上述挑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速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上海应加快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申报与落地工作,将此作为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的核心平台,探索绿色金融标准的创新与完善,建立基于实际环境效益的绿色标签认定体系,同时强化信息披露与监测机制,提升市场透明度。此外,试验区还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成功经验辐射至更广泛区域,推动绿色金融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普及与发展。
2、深化绿色金融课题研究。加强对绿色金融市场运行特征、投融资行为差异、监管政策框架、经济金融影响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从而构建更加完善、高效、可持续的绿色金融体系。从上海证券的绿色金融实践来看,我们开展的每一种绿色融资产品和服务,前期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绿色金融60人论坛(简称“GF60”)作为非营利性国际化绿色金融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学术研讨、政策对话、行业交流、课题研究、项目考察等一系列活动,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行业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国际化的开放交流平台,也将与更多研究智库、学术院校、国际组织展开合作,共同助力实现中国与全球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