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指数 > 正文

新华指数|《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3)》:“港产城”融合与港口群协同成枢纽海港发展新趋势

新华指数|2023年08月26日
阅读量:

在26日举行的2023 青岛•黄河流域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3)》正式发布。

新华财经青岛8月26日电(徐晨)在26日举行的2023 青岛•黄河流域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3)》正式发布。该指数是继“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之后,中国经济信息社聚焦航运枢纽能力要素,面向全球推出的又一世界级港航评价指数,旨在引导枢纽港口群有序合作、协同发展,凸显航运枢纽软联通能力。

发布图.jpg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事业部主任曹占忠发布解读《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3)》

据了解,2023年是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发布第三年,2021年指数首期成果《东北亚报告(2021)》梳理了东北亚区域主要枢纽海港的发展情况,次年成果《RCEP区域报告(2022)》聚焦RCEP区域,剖析枢纽海港对RCEP区域贸易物流体系运转的支撑力度。2023年,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继续升级,样本港口范围扩大至全球,并结合各类航运枢纽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与评价,力求在普适性的基础上建立更具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同时顺应当年国内外区域港口资源整合与“集群化”发展趋势,增加国际航运枢纽港口群的发展评价,使国际航运枢纽指数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指数报告以2022年度为观察期,2022年,全球国际航运枢纽在运营服务指标上虽摆脱了“新冠疫情”的干扰,但地缘政治冲突、供应链格局转变、国际碳税制度改革等因素依然对各洲国际航运枢纽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研究显示,为应对国际经贸与海运格局变化,各航运枢纽纷纷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与“港产城”融合发展,并大力推进与周边港口形成资源互补、业务协同的组合港或港口群发展模式,同时加速低碳运营、绿色发展,更大范围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科技赋能。

从《国际航运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3)》评价结果看,新加坡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与鹿特丹等港口作为以集装箱干线业务为主的国际干线枢纽,在枢纽基建、运营服务、网络连通、绿色智慧与腹地活力等指标项上均处于领先地位;而宁波舟山港与鹿特丹港背靠中国与欧洲的工业腹地集群,承担了大量矿石、煤炭与油品的运输中转分拨任务,为区域腹地的工业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相较之下,区域综合型枢纽以服务所在区域商品贸易与供应链发展,排名靠前的港口更具有区域化服务特色,包括广州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天津港等综合性港口,其中RCEP区域港口排名也较为靠前。

最后,从港口群角度看,资源整合范围大、业务协同度高的港口群,在港口吞吐量和岸线资源的基础能力表现上较好;通过“轴辐式”航线网络的中转集散,使区域港口群内的核心航运枢纽的航线网络连通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将使港口群的综合评价相对更优。从综合评价结果看,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口所在的长三角港口群与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处于领先地位,环渤海湾山东港口群和京津冀港口群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是国内权威性最强、服务领域最广、信息种类最全的经济信息服务旗舰。从2014年发布航运领域第一只指数“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以来,围绕航运产业链上下游,在港口、贸易、通道经济、多式联运等方面,拓展形成了国际航运系列指数,为全球航运规则“软联通”提供了重要参考标准。

 

编辑:李志兰、牛势坤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