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4月14日
主要金融指标增速回升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在震荡中挖掘机会 次新基金快速建仓;基金密集调研 科学仪器板块走出独立行情;券商密集回购“护盘” 板块估值修复值得期待。
新华财经北京4月14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4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4%;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增速较上月加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7.0%,增速基本稳定。业内专家表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当前,我国宏观政策还有空间和余力,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
近日,全球资产开启震荡模式。然而,在不少基金经理看来,投资机遇已经出现,当下震荡的权益市场或来到了较好的布局时点。数据显示,多只3月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已在近几日开启了建仓模式。此外,不少ETF的基金经理也在产品成立后用较短时间将产品的权益仓位提升至较高水平。有业内人士表示,A股此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风险释放过程。中长期来看,A股市场有望量价齐升。
面对外部扰动因素,上周(4月7日至4月11日)以中央汇金、中国国新、中国诚通为代表的大型国资机构集体宣布增持ETF,坚决维护国内资本市场平稳运行。随后,中国太保、中再资产、苏银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金融机构也宣布加入ETF增持队伍。上周跟踪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四大核心宽基指数的ETF产品流入“天量”资金,合计净流入额高达1500亿元以上,仅4只沪深300ETF合计净流入额就逼近千亿大关。
上海证券报
•“消博时间”开启 全球消费精品引领潮流 释放扩大开放积极信号
以消费之名,聚八方宾客。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4月13日至18日在海南海口举办。本届消博会聚焦绿色消费、智能消费、首发经济、低空经济等消费新增长点,汇集71个国家和地区的4100余个品牌,展现全球消费“新风潮”,释放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
记者了解到,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近年来已有众多上市公司未雨绸缪,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深耕渠道建设等措施持续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此次关税冲击下,多家公司表示,将通过进一步提升国内销售占比来应对挑战。记者发现,一批上市公司已开始酝酿价格调整策略,称将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调整自身产品价格,以应对国际贸易挑战对公司营收带来的影响。
震荡市中,次新基金开始入场。从基金净值变动情况来看,近期多只次新基金净值出现明显波动,建仓信号明显。从这些基金净值走势来看,在4月7日市场调整之前,部分基金还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但随着市场进入震荡调整期,这些基金开始进场买入。
证券时报
截至4月13日,距离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所谓的“对等关税”已经过去了十天,在此期间,全球资本市场集体巨震,A股也因此遭遇大幅回调,市场情绪一度十分低迷。但随后A股迅速企稳,并走出了波澜壮阔的反弹曲线。面对市场的巨幅波动,基金经理打响了一场“黄金坑”战役,有人坚信“这是一次历史性机会”,有人直言“波动既是压力测试,也是超额收益的潜在来源”,而“V形”反转的资本市场,也正在用真金白银印证“波动不是风险,而是机会”的投资哲学。
近期,科学仪器赛道一枝独秀的行情,让重仓该赛道的基金经理依靠国产替代逻辑,有效对冲了出海逻辑品种的股价回撤。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和4月初的基金调研中,公募扎堆调研科学仪器赛道股成为一个热门现象,甚至有科学仪器公司单月接待三拨机构调研。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认为,与4年前科学仪器赛道还属于概念主题不同,如今科学仪器行业的技术累积、客户累积已形成不错的基础,正逐步进入收入的快速放量状态,考虑到科学仪器行业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研发的核心行业,色谱仪、光谱仪、质谱仪以及基因测序等科学仪器设备市场空间大。
险资入市正在提速。记者获悉,第二批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正在加快落地,同时还有更多险资筹划申请试点。作为险资入市方式的创新探索,今年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规模已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也从2家增至8家,均为寿险公司。据了解,第二批试点公司正紧锣密鼓地从架构、流程等方面推动试点落地,推进私募证券基金设立及投资工作。与第一批试点不同,不少公司倾向于单独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
证券日报
数据显示,4月7日至4月11日全市场900余只股票ETF净流入额接近1700亿元,创下年内单周最高纪录。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股票ETF的爆发性流入,尤其是以宽基ETF为代表的权益类产品吸引增量资金入市,释放出三重积极信号。一是增量资金入场节奏加速。二是市场情绪修复进入新阶段。三是机构投资者调仓布局轨迹显现。
面对近期的市场波动,上市券商展现出了十足的信心,纷纷通过“大手笔”回购来维护公司价值以及股东权益,有力释放积极信号,提振投资者信心,坚定看好资本市场发展。4月8日至9日,共有6家上市券商发布回购计划相关公告。4月10日至11日,两家上市券商迅速行动,实施了首次回购。券商分析师普遍认为,在一系列稳定市场政策“组合拳”和2025年一季度向好业绩的支撑下,券商板块估值有望迎来修复。
•外资机构力挺中国资产 A股市场低估值高韧性
近日,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等多家外资机构集体发声,表达三大核心研判:估值优势显著、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科技创新逻辑强化,在多重优势支撑下,中国市场具有明显韧性。具体到A股市场,高盛最新研报预计,MSCI中国指数、沪深300指数未来12个月仍分别隐含11%、15%的上行空间;摩根士丹利研报建议,投资者在全球投资组合中逐步调高中国A股的比例。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