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4月10日

新华财经|2025年04月10日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阅读量: 238701

今年最高浮盈超50%,公募掘金定增市场新机遇;稳股市“弹药”源源不断,银行全力拓展股票回购增持贷;龙头企业紧抓融资窗口期,港股配售规模时隔3年再上千亿港元。

新华财经北京4月10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今年最高浮盈超50% 公募掘金定增市场新机遇

2025年以来,不少优质的定增项目吸引了公募机构的目光。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按定增股份上市日统计,截至4月8日,2025开年以来已有12家公募机构参与了A股上市公司定增计划,其中有不少项目的浮盈比例已经超过40%,最高的浮盈比例超50%。有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定增市场有望伴随经济周期上行持续回暖。在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鼓励下,叠加并购重组市场的持续活跃,定增市场的优质项目会吸引更多公募机构的参与。

•‍大资金主攻龙头宽基ETF 风险偏好进一步修复

4月9日,主要宽基指数ETF成交持续活跃,科创50ETF率先放量。港股主题ETF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放量尤为明显。近日的资金动向尤为引人注目。4月8日,A股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入规模再创近期新高,罕见突破千亿大关。与4月7日相比,跟踪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的中小盘宽基ETF在8日获得资金显著加仓,南方中证500ETF、南方中证1000ETF净流入额均在百亿元以上。本周前两个交易日(4月7日、4月8日),全市场股票型ETF合计获资金净流入超1600亿元。

•‍新单规模萎缩 转型产品出单难 银行卖保险“卖不动了”?

记者从业内获悉的一份行业交流数据资料显示,2024年全年,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新单保费规模出现两位数的同比下滑。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是银保渠道落地“报行合一”后的首个完整经营年度,销售激励减少叠加预定利率下滑、市场需求透支等因素,银保渠道新单规模萎缩也在意料之中。记者前期多次调研也发现,去年以来,银行代销保险的货架上,代表人身险公司产品转型方向的分红险席卷而来,占比较过往有较大程度提升。

上海证券报

•‍稳股市“弹药”源源不断 银行全力拓展股票回购增持贷

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市场力量,正以“真金白银”为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投下“信任票”。4月9日,上市公司国际医学公告,已取得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最高不超过4450万元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承诺。稳市力量兵马已动,粮草储备充足。近两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多家主要银行披露了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的进展与规划。相关银行透露,正全力拓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配置专属方案,完善流程管理,全面摸排、积极对接各类所有制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需求,提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市值管理、优化资本运营等各类服务。

•‍能源类期货延续高波动态势 交易所调整风控参数严查异常交易

本周,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我国期货市场部分品种波动率同步提升,尤其与全球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的能源、航运等品种出现较大幅度下跌。4月9日,上海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盘中触及跌停,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盘中跌超15%,橡胶、纸浆、PTA等品种均跌幅靠前。针对品种最新运行情况,国内期货交易所及时出手调整合约风控参数,以应对后续潜在的价格波动风险。4月9日盘后,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通知,调整原油、低硫燃料油、燃料油、石油沥青、天然橡胶、黄金、白银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自4月10日收盘结算时起生效。

•‍出台政策、开座谈会 地方力挺上市公司稳股市

坚定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连日来,北京、广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或者召开座谈会,全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或者印发有关市值管理等方面的文件,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多家央企火速实施增持回购,各地上市公司纷纷以增持回购等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信心。

证券时报

•‍券商回购动作频频 真金白银力挺股市

投入真金白银继续看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又有多家券商抛出回购计划。4月9日晚间,国泰海通证券国投资本发布回购预案,同时中泰证券财通证券也披露了董事长提议回购公司股份公告。截至记者发稿时,券商板块已至少有7家公司披露回购计划或股东增持计划。此外,据券商分析师介绍,面对近期市场出现的震荡,机构投资者正在积极关注、参与错杀板块配置。

•‍龙头企业紧抓融资窗口期 港股配售规模时隔3年再上千亿港元

2025年以来,港股再融资市场时隔3年再次火爆起来,尤其是在配售方面,截至4月8日,港股市场的配售规模已达到1149亿港元,这一规模已极为接近过去两年港股配售总额。分析人士指出,港股配售呈现如此迅猛的增长态势并不意外,此前的中国资产重估和科技股红利为大型公司提供了极为适宜的融资窗口期。不过,随着后续港股市场持续调整,配售规模可能并不会如一季度迅猛。

•‍先行指标显示内需加速释放 专家呼吁增量政策持续用力

今年以来,投资与消费构成的内需持续修复,推动经济加快复苏。从高频数据与先行指标来看,一季度制造业投资与基建投资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持续升温。展望二季度,经济运行面临更多挑战,专家建议谋划出台更多增量政策,加快释放内需潜能。

证券日报

•‍多家银行再度上调黄金积存业务认购起点金额

黄金价格震荡波动之下,商业银行黄金积存业务开启调整模式。记者注意到,4月份以来,黄金价格呈现较大幅度波动,多家银行再次上调黄金积存业务认购起点金额,提高个人投资门槛。同时也有不少银行提示投资风险。受访专家认为,近期银行密集调整黄金投资业务门槛,主要是受黄金价格波动较大、投资风险显著提升等因素影响。投资者应做好风险防范,理性配置贵金属投资。

•‍一季度沪深两市重大资产重组 同比增近三倍

政策红利下,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沪深两市共披露资产重组380单,同比增长40%。其中重大资产重组55单,同比增长293%,接近三倍。在活跃度提升的同时,并购重组市场呈现一些新趋势:高质量产业并购仍然是主流,但科创领域的跨行业并购明显活跃;国有资本整合步伐加快,大单并购频现;在政策支持下,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案例出现。

•‍“稳楼市”政策储备充足 房地产市场向好基础扎实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住楼市股市”被写入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既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关键内容,也是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举措。发力“稳楼市”,各地积极落实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收储存量土地及商品房等增量政策,研究推出特色金融产品等创新举措。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共出台超170条房地产相关政策。其中,有超过60条在全国两会后出台。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当前“稳楼市”政策储备充足,增量政策有进一步落地空间,将为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传播矩阵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