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财经分析】港股一季度IPO量价齐升 募资总额大涨2.6倍

新华财经|2025年03月31日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阅读量:

今年初以来,港股走出一波上涨行情,IPO市场也持续走热。记者梳理港交所数据发现,截至3月31日,2025年一季度港股IPO数量已达16个,募资总额超过170亿港元。对比2024年一季度,港股IPO数量为12家、募资总额为47亿港元,这两项数据在2025年同期分别同比涨超33%、260%。

新华财经香港3月31日电(记者李柏涛)31日,江苏宏信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获认购超46倍,开盘最高涨超40%,这是今年港股阶段性发展的缩影。

今年初以来,港股走出一波上涨行情,IPO市场也持续走热。记者梳理港交所数据发现,截至3月31日,2025年一季度港股IPO数量已达16个,募资总额超过170亿港元。

对比2024年一季度,港股IPO数量为12家、募资总额为47亿港元,这两项数据在2025年同期分别同比涨超33%、260%。

量价齐升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港股IPO募资排名靠前的公司是蜜雪集团、赤峰黄金南山铝业国际,募资规模分别是34.55亿港元、28.21亿港元、23.47亿港元。其他募资总额超过15亿港元的公司还有古茗、宜宾银行、布鲁可等。

按照过往经验,每年一季度通常是融资淡季,但港股今年同期的发行量已接近历史平均水平,反映出市场信心的快速恢复。

在一些机构看来,在科技行业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港股IPO市场在今年一季度呈现爆发式增长,量价齐升的同时,市场活跃度也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一方面IPO递表数量激增。富途数据显示,申请日期在一季度的已递表企业达68家,同比增长1倍以上。另一方面,国际资本重新关注港股市场,一些国际长线资金加速入场,一季度单个IPO平均吸引约30家机构投资者参与。

新股上市浪潮也让投资者“打新”热情高涨。今年以来,由于港股IPO市场相当火爆,部分券商为了招揽客户,不仅给出百倍杠杆,还提供零利息优惠,导致部分新股认购金额飙升至数百倍乃至数千倍,布鲁可和蜜雪冰城的新股认购倍数均超5000倍。

1月7日,布鲁可结束公开招股,拟募资金额仅约1.46亿港元,融资认购金额却超过8000亿港元,获得逾6000倍的超额认购。截至3月31日,蜜雪集团上市后累计涨108%,市值超过340港元。

2月26日,蜜雪集团完成公开认购环节,认购金额达1.84万亿港元,获得逾5300倍的超额认购。截至3月31日,布鲁可上市后累计涨超126%,市值超过1500港元。

科技与消费重塑港股IPO新格局

对于港股IPO走热的原因,机构分析认为,一方面中概股赴美上市风险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吸引企业、内地政策加强拓宽企业境外上市渠道,进一步助力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梳理港股一季度16家IPO名单发现,科技与消费行业是港股一季度IPO的主力,合计占比超60%。

平安证券分析指出,在国内利好政策与国际科技博弈升级共振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场有望成为科技创新产业的融资枢纽与投资价值高地。年初以来,港股再融资规模因比亚迪、小米等科技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和加速业务扩张而出现明显增长。

从制度看,港股主板上市条件更为灵活、宽松,同时增设18A、18C等科技企业上市专属通道,尤其对高市值、科创属性相对不足的公司有更大吸引力。从近两年已赴港上市中资企业情况看,赴港中资企业市值水平明显提升,尤其是“A+H”行业龙头数量增加,企业加速出海布局有助改善公司基本面。

高盛集团近期对媒体表示,只有当港股无法满足上市需求时,企业才会考虑美股上市。虽然美股可能提供更高估值,但对于风险的考虑或会超越估值。港股已是优于美股的上市选项,港股IPO市场将在2025年实现“逆袭”。

事实上,近期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持续升温。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30家A股企业披露拟港股IPO,其中宁德时代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已在日前获中国证监会批准。

近期,港交所正针对IPO市场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香港市场未来有望从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机遇中获益。在业内看来,今年香港IPO将达80家,有望实现170亿至200亿美元的募资规模,相比去年IPO募资额大约翻倍。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传播矩阵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