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科技总经理魏骄华:让大模型变成一种能力 2025年将全面实现“All in AI”
近日,太保科技总经理魏骄华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太保科技以“科技成就业务”为战略定位,2025年将全面实现“All in AI”。
新华财经上海3月28日电(记者 王淑娟)DeepSeek横空出世,迅速在金融行业引发应用热潮。目前,不少保险机构已接入DeepSeek探索应用新场景。AI将如何重新定义保险业?
大模型在中国太保“数智化”规划中占据重要位置,从2023年就开始大手笔投入建设。“DeepSeek的开源模式大幅降低了大模型训练成本,这将推动更多的AI应用落地,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近日,太保科技总经理魏骄华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太保科技以“科技成就业务”为战略定位,2025年将全面实现“All in AI”。
图为:太保科技总经理魏骄华
全面普及,让大模型变成一种能力
金融业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力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拥抱在全球范围“异军突起”的DeepSeek,从技术层面上,魏骄华表示,太保科技已经接入DeepSeek,并在公司内部开展大模型能力的普及计划。“所有员工都要培训了解大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目前的能力边界和适用范围。要通过能力普及让全员都参与进来,让大模型变成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在魏骄华看来,DeepSeek带来的改变在于其为开源大模型,接入后企业可以进行私有化部署,不仅拉低了技术的门槛、大幅降低成本,而且还解决了金融业的数据保护问题。
实际上,中国太保早在2023年就开始投入自研大模型。魏骄华告诉记者,中国太保的大模型部署是“先搭台再唱戏”,搭台是指先建设保险行业首个自主可控的支撑千亿级大模型的全信创基础设施。
“这非常重要,因为金融企业的属性决定了我们所有数据都需要有高度的安全保障,必须建立自己的环境进行大模型训练和建模。”魏骄华指出,目前,太保大模型在“审计数字劳动力”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在资管领域,综合运用AI能力和大数据,中国太保在投研领域构建了一站式投研服务平台门户,投研模块下AI投研数据获取准确率达85%以上,助力实现全集团投研能力共建、共享、共用。
小步快进,破解大模型“幻觉困境”
当前,AI技术发展已进入关键窗口期,既要看到大模型带来的产业革命机遇,也要警惕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其中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就是制约其在关键领域应用的重要问题。
魏骄华认为,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是本身固有的先天缺陷,这对金融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金融业是绝对不能出错的场景。
简而言之,虽然大模型“脑子转得快”,但对金融领域来说,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避免因内容偏差导致错误决策,造成资金损失。如何在技术进步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金融机构在应用AI技术过程中的关键议题。
“小步快进,积极拥抱。”魏骄华告诉记者,太保科技目前通过“人在回路”的方式,对大模型输出结果及时进行纠正。“我们的科技人员除了写代码外,还会主动参与到作业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人的方式解决大模型输出不准确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观察大模型输出的结果,并且人为进行校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战对大模型进行标注和训练。”
这样的训练方式前期需花费很高的成本,但魏骄华认为,一旦大模型准确率达到一定水准,成本就会呈几何级数下降,目前实践效果还不错。
据悉,在健康险领域,去年中国太保运用大模型等新技术打造“海豚IC”智能理赔作业平台,深度实践“人在回路”模式,通过“海豚IC”运营团队“两录一校”解决大模型“幻觉”的痛点,使录入差错率降低至0.39‰,大幅提升了医疗险理赔质效。
由“表”及“里”,深入推进AI建设
当期,人工智能已成为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是制胜未来的一项必然选择。太保科技的诞生就是中国太保践行国家战略、面向未来推动数智化转型的战略选择,目前员工已经达到了1700多人。
魏骄华指出,金融科技对于保险业的改变已开始由“表”及“里”,未来将带来溯及源头的颠覆式变革。对于可完全数字化的领域,人工智能的渗透将不可阻挡,简单重复的工作会被取代,低效复杂的工作会被优化。
科技和产业变革大势下,作为首家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的保险科技公司,太保科技以“科技成就业务,助力实现太保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2024年全面启动了新三年规划实施。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太保科技需深入推进AI建设,将AI融入集团全链条经营,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日前在太保科技“三周年司庆暨首届生态创新大会”上提出未来方向。
魏骄华表示,未来将按夯实科技基础、塑造行业影响力、参与国际化竞争三步走路径,进一步实现从“为管理者赋能,为赋能者赋能”到“成就业务”的价值转型,在为保险主业提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取得长足进展。(参与采写:余敏之)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