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强化可投性和回报率 沪市公司分红呈现五大新变化
近年来,沪市公司的分红主体、分红频率、分红力度、分红节点以及分红方式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近年来,沪市公司在分红方面展现出一系列积极向好的变化。自2024年起,新“国九条”着重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从顶层制度设计、监管引导到公司自身意识以及投资氛围,均逐步向“投资者本位”的价值观转变。在此背景下,沪市公司的分红主体、分红频率、分红力度、分红节点以及分红方式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记者梳理回顾2021年以来沪市公司分红情况的变化趋势,发现呈现五大新变化:一是分红覆盖率显著提升。2023年,沪市公司的分红家数创历史新高,共有1703家公司实施分红,金额约1.74万亿元,相较于2021年和2022年,分红家数增长了9%。从覆盖率角度分析,在近三年符合法定分红条件且盈利(即归母净利润为正)的公司中,实施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81%、85%、95%,分红覆盖面显著扩大。
这一数据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沪市公司在治理结构、盈利模式以及对投资者回报重视程度方面的重大转变。以往,上市公司的目光大多局限于将主业做大做强,而对投资者回报缺乏足够的深度关注。随着新“国九条”的颁布,以分红为核心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体系成形,越来越多的沪市公司开始重视分红,不仅愿意分红,还力求更多地分红 。
二是稳定式分红凸显投资价值。2023年,1258家沪市公司连续三年实施分红,较三年前增长约40%。这些连续分红的公司占沪市总数的55%,这表明多数沪市公司已形成稳定且持续的分红意识。据统计,805家沪市公司连续3年的分红比例超过30%,145家公司连续3年的分红比例超过50%。
有专业人士指出,脉冲式分红或许能在短期内促使股价上扬,吸引市场关注,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其投资价值会大打折扣,而且往往伴随着公司业绩的波动与不确定性。
因此,相较于脉冲式分红,稳定式分红在中长期更具投资价值,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从沪市公司发布的中长期分红规划情况来看,2022—2024年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的公司数量分别为360家、353家、387家,稳步形成常态化现金分红机制。不少公司在规划中明确表示未来分红比例不低于30%,甚至50%。例如,中国神华提出2025—2027年度分红比例不少于65%。
三是中期分红频次与金额创新高。2024年度,沪市中期分红实现爆发式增长,约504家次公司实施分红,金额高达5800亿元,家次和金额分别是前三年总和的2.2倍和1.2倍。2021—2023年中期分红家数分别为64家次、58家次、107家次,分红金额分别为858亿元、2081亿元、2025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能源、国机汽车等公司在上市以来首次派发中期股息,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公司则是时隔多年后再次派发中期股息。
此外,在政策推动以及经济稳定、公司盈利能力较强的背景下,分红有望贯穿全年,从年初持续至年末。2024年,有24家沪市公司进行多次分红,其中玲珑轮胎在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均进行利润分配,另有陕西煤业、天士力等23家公司在年内进行两次分红。从当前趋势来看,春节前分红已成为一种新的现象,预计2025年春节前,约160家沪市公司将实施分红,派息金额超3000亿元,占同期全市场分红金额的近九成。
四是绩优龙头股分红意愿强烈。近三年来,沪市公司的分红质量明显提升,分红与盈利的匹配度更高。2023年沪市分红金额较2021年增长23%,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40.42%,较2021年增加4.5个百分点。132家沪市公司连续3年派现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经营表现良好的公司更倾向于以较高比例进行分红,借此向市场传递公司盈利能力稳定、财务状况良好的信号,提升自身市场形象。
从2024年分红情况来看,绩优股、龙头股公司的高分红特征尤为突出。上证50、180指数公司 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分别达3640亿元、5293亿元,占沪市分红总额的63%、91%。银行、石油石化、通信等行业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合计4123.16亿元。
五是分红夯实价值投资基石。随着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的逐渐形成,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在中长期为股东创造回报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而股息率则是体现投资效率的重要指标。在沪市公司中,有186家连续三年股息率不低于3%,主要集中在银行、交通运输、基础化工、石油石化、建筑、医药生物等行业;45家连续三年股息率超过5%,如大秦铁路、兖矿能源、中远海控等。
以186家股息率不低于3%的公司进行测算,自2021年1月1日以来,其股价平均涨幅为32%,远超同期沪市公司6.2%的平均涨幅。可见,高分红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市场理性投资的回归,高股息公司的估值不断被市场重新认识和塑造。而投资者也期望在市场中看到更多既具备成长性又能提供良好投资回报的上市公司,切实推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随着市值管理指引等政策的推出,上市公司积极践行估值提升的主体责任,贯彻回报投资者的理念,助力形成投资、分红、发展的良性循环。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