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月14日
国办出台措施繁荣文旅消费;证监会明确今年五方面重点工作;首批科创综指ETF产品密集上报;机构关注商品投资机会;国联证券拟更名为国联民生证券;社交平台纷纷上线“送礼物”功能 消费类上市公司布局忙。
新华财经北京1月14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国办出台措施繁荣文旅消费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扩大文旅有效投资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若干措施》提出,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允许地方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类项目。扩大文旅有效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类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加快重组中国旅游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证监会明确今年五方面重点工作 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证监会当日召开的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深入推进巡视整改,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25年我国宏观政策取向更加积极有为,超预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各方合力稳市机制更加健全,资本市场自身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要加快改革开放,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强化功能发挥,有力支持经济回稳向好。注重固本强基,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改革政策频出、近期A股市场日成交额持续处于高位,叠加东兴证券、国元证券2家券商年报业绩预喜释放积极信号,当前机构预计券商板块2024年基本面明显修复。就投资而言,机构在看好券商板块当前布局时点的同时,并购重组仍是2025年行业发展的重要主线,建议关注央国企券商牌照的整合动作,同时寻找区域券商的潜在机会。
近日,A股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加速披露。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收盘,A股共有117家上市公司对外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预告,其中70家预喜,预喜比例约为59.83%,不少行业头部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不俗。具体来看,贵州茅台、中远海控、牧原股份、立讯精密、温氏股份等公司净利润数值居前。从行业角度看,消费电子、养殖、半导体、机械、生物医药、交通运输等行业表现亮眼。
上海证券报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又添新工具 首批科创综指ETF产品密集上报
根据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的安排,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及其价格指数将于1月20日正式发布。记者注意到,近日,已有12家基金公司上报科创综指ETF产品,持续引导资金支持“硬科技”发展。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12家基金公司包括建信、招商、天弘、南方、富国、博时、汇添富、工银瑞信、华夏、景顺长城、华泰柏瑞、易方达。业内人士认为,科创综指ETF的推出,将有助于持续引入增量资金,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助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
公募2024年四季报披露拉开序幕。近期,德邦基金、中银基金、华富基金等率先披露了旗下部分基金的四季报,基金去年四季度调仓路径以及最新规模情况浮出水面。德邦鑫星价值混合主要重仓人工智能板块,从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来看,截至去年底,博创科技、麦格米特、英维克、欧陆通成为基金新进前十大重仓股。截至去年底,华富国泰民安混合的权益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87.95%,较去年9月底提升超2个百分点。从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看,和去年三季度末相比,华富国泰民安混合前十大重仓股均换了一遍。具体来看,截至去年底,华富国泰民安混合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景嘉微、和而泰、睿创微纳、迈信林、中国长城、盟升电子、川环科技、利亚德、中光学、中国海防。华富国泰民安混合基金经理陈奇表示,基金的投资重心将向军工板块倾斜。
2024年以来,在多重因素共振之下,黄金走出一轮强劲的上涨行情,多只黄金ETF的净值涨幅超过30%。世界黄金协会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黄金价格40次创历史新高,交易量较前年增长近四成。2025年伊始,不少机构继续将黄金资产作为投资组合中的必选项。部分基金“专业买手”还提升了黄金仓位,将其纳入业绩比较基准,采取更为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在他们看来,强劲的购买需求和地缘局势的不确定性将推动金价继续上行。总体而言,机构认为在大宗商品配置上,上半年需要抵御波动风险,密切关注宏观事件的演变,下半年随着宏观环境的逐步明朗化,有色、黑色金属等资产有望迎来复苏行情。
近期,A股上市公司密集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1月13日晚,正丹股份、申通快递、吴通控股、海达尔等多家公司“预喜”,且不乏净利润预计同比倍增的“绩优生”。正丹股份公司公告称,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11亿元至13亿元,同比增长11039.13%至13064.42%;扣非净利润10.95亿元至12.95亿元,同比增长23412.87%至27706.28%。正丹股份表示,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TMA(偏苯三酸酐)和TOTM(偏苯三酸三辛酯)产销量较上年大幅增长,销售单价大幅上升,且单位成本基本保持稳定,酸酐及酯类业务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使得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就“绩优生”的表现来看,市场份额增长带动公司产销两旺,成为多家公司业绩预增的重要原因。海光信息、正帆科技、神马电力、海达尔等均受益于此,北方华创、嘉美包装则受新产品或新模式突破带动,亦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
证券时报
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市场开始掘金相关投资机会,券商分析师也加紧发布“淘金指南”。记者梳理券商近期研报发现,出行及旅游板块因春节临近而关注量大幅提升,除机票酒店需求高增长外,“非遗春节”、入境游带来的机会受不少券商分析师看好。在消费领域,休闲零食、黄金珠宝、“谷子”潮玩等板块也被诸多券商分析师关注。一些分析师认为,微信近期推出的“蓝包”功能有望借助春节大放异彩,开辟送礼新战场。
踏入2025年,中资企业在美股市场再传捷报,兽用疫苗供应商正业生物于1月7日登陆美股市场,上市首日涨21.50%;机械臂生产商因立夫也于1月2日在美国成功上市,两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逾43%。此外,近日还有加绩科技、中毅资本、道元集团等相继赴美递交招股书,申请纳斯达克上市。过去的一年,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双双实现突破性增长。统计显示,2024年61家中资企业融资30.20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上市数量增长接近翻倍,而融资额更是激增2.24倍。主要由几家明星企业引领,比如吉利旗下中国电动汽车公司极氪、安踏旗下的亚玛芬体育,以及于年底闪亮登场的自动驾驶领域的佼佼者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香港博大资本国际总裁温天纳认为,这反映出整体市场气氛的回暖,也表明了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融资领域。
顺利将民生证券99.26%股权纳入囊中之后,1月13日晚间国联证券宣布,公司拟更名为国联民生证券。根据国联证券最新公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全称将由“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将从“国联证券”变更为“国联民生”。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市场上呼声甚高的“国民证券”名称最终落选,颇有些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两家券商的整合工作正在按部就班进行,董事会改选完成后,相信推进相关工作会更加顺利。”
1月13日晚间,海通证券发布了董事长周杰辞职的公告。同时,公司同意由董事兼总经理李军代为履行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职责。根据上述公告,海通证券董事会于1月13日收到周杰的书面辞职报告,周杰因工作调动原因提出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及香港联交所授权代表等职务,同时辞去董事会发展战略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辞职后,周杰将不再担任海通证券任何职务。近期“国泰君安+海通证券”重组持续推进。1月9日,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披露,两公司合并重组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这也是2025年首个成功过会的并购重组项目。后续,按照行政审批程序,两公司将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
证券日报
近日,脑机接口赛道不断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多地相继出台政策推动产业发展。1月10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印发《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2027年前,引育5家以上具有脑机接口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的自主创新企业、10家以上产业链骨干企业。1月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27年,培育3家至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有望率先在医疗健康、教育、智能家居和娱乐等领域落地。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脑机接口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为残疾人士提供新的交流方式或控制外部设备的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
社交电商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送礼物”比拼。近日,微信小店、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天猫集团、抖音集团电商业务等社交电商平台纷纷上线“送礼物”功能,切入私域电商流量这一新兴赛道。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大社交电商平台相继开启“送礼物”功能,这种线上送礼物的方式便捷且具有仪式感,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的送礼物需求,也为社交平台和消费行业上市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升级,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重要节点。近期,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宣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新进展。1月11日,OpenAI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其正在重新组建机器人部门,该部门将自主研发机器人及定制传感器套件。OpenAI的机器人团队将专注于研发“通用”“自适应”“多功能”机器人,计划为其机器人创建新的传感器和计算元件,并由公司内部开发的AI模型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宣布相关技术进展和量产目标。日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布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预期量产目标,2026年目标是生产5万至10万个人形机器人。中航证券分析师卢正羽表示,2025年具身智能(包括人形机器人)将继续发展,并逐步从本体扩展到具身脑。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需求将达到200万台,而当前正处于“从0到1”的重要突破阶段。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