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快速落地!近五千亿隐债置换地方债公告发行 业内期待年末降准平抑供给扰动
大规模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挪出资金空间和降低债务利息负担,增加了金融机构持有资产的安全性,对经济修复具有积极作用。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1日电(王菁、董道勇)地方化债进程按下“加速键”,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已经快速启动。截至11月20日,河南、贵州、江苏、浙江、湖南、辽宁、大连、青岛、宁波等地纷纷公告发行或已发行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地方债,披露总额已近5000亿元。
可以预见,增量化债政策的成效将加速显现,也将会给更多地区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考虑到当前年内地方新增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基本发行完毕,这为年末两个月承接2万亿元化债资金腾出了空间。尽管本周以来,债券市场一度交易供给压力预期,但相关扰动有望以宽松货币政策支持有效化解,机构对年底前进一步降准充满期待。
增量财政化债政策快速落地 近五千亿隐债置换再融资债已公告发行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彼时,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发布会上透露,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两项政策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日前,财政部消息称,全国人大常委会11月8日批准有关议案后,财政部11月9日已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地,指导督促地方抓紧履行法定程序,稳妥做好发行工作,妥善安排债券资金。目前财政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锣密鼓组织落实,加强对地方的政策指导,用好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更好发挥增量政策效应。
自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到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12万亿“组合拳”推动落地,经历了一年多时间。而自11月8日,财政部蓝佛安部长介绍有关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政策后不到一周时间,河南省便已经公告发行“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再融资专项债。
实际上,在近不到十天的时间内,不少省份和计划单列市已经启动发行工作,加快政策落实落地。据新华财经梳理,11月12日以来,全国已有9地披露了拟发行再融资地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公告累计总额为4821.169亿元。
具体来看,按当前各地区拟发行或已发行额度从高到低排列,江苏省、贵州省拟发行或已发行额度突破1000亿元,分别为1200亿元、1176亿元;湖南省、浙江省已发行或拟发行额度突破500亿元,分别为600亿元、565亿元;辽宁省、河南省、宁波市、青岛市、大连市拟发行或已发行额度分别为467亿元、318.169亿元、249亿元、142亿元、104亿元。
中国财政学会国有资本治理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丁伯康对新华财经指出,“隐债置换再融资债的快速落地,显示出地方政府对化债的需求十分迫切,执行节奏和效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地区专项置换债的先行推出,也为后续各地隐债的发行积累着经验。随着年末时点临近,其它省份也会陆续跟进发行,可以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隐债置换地方债发行节奏将逐步加快,覆盖区域和发行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新华财经表示,大规模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挪出资金空间和降低债务利息负担,也增加了金融机构持有资产的安全性,对经济修复具有积极作用。
丁伯康进一步预测称,此轮长时间段的专项置换债发行,对高风险地区的存量债务风险化解起到很大帮助作用。未来,随着一揽子增量化债政策实施,将逐步改变地方政府过去从“被动应急”向“主动化债”的轨道转变,在防风险、促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会将政策举措和疲于应付化债的压力,转化成促进投资、拉动消费和科技创新的动力,也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谋划地方经济提振与推动高质量发展。
金融机构承接能力或迎考验 货币政策节奏有望加快配合
在供给端快速推进的同时,债市年末在需求端能否有效承接成为投资机构近期十分关注的领域。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实施,2024至2026年每年2万亿元,这意味着11月中旬至12月底期间,地方政府需要基本完成2万亿元用于隐债置换的地方债发行工作。
部分业内人士近期反映,隐债置换再融资债发行提速,成为当前债市较显性的利空因素。上周五河南的置换债“发飞”,或许显示出市场对地方置换债承接意愿偏弱。尤其是在大行年末存在“缺负债”和缺久期指标的情况之下,市场对后续供给放量的预期再起,担忧主要集中在短端资金冲击以及金融机构承接能力。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对新华财经表示,“由于目前政府债券承接者集中于大型银行和股份行,而被置换的隐性债务则有很多是中小银行贷款以及其他非标资产,这导致资产集中于大行。中期来看,随着未来几年长久期政府债券的持续放量,需要银行监管指标和其他方面进行相应调整,来缓解银行承接长久期债券的压力。”
浙商证券大固收组固收首席覃汉也提及,“中小行买长债、大行卖长债,一方面是结构性腾挪,另一方面在信贷放量前,中小行也有增量资产仓位释放,结构性利好国债曲线的短端和中长端,超长端承压。近期国有行资金融出能力短期可能会受到约束,而等待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后,中小行流动性可能回归更加充裕的状态。”
不过,基本面的改善需要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予以配合,对于年内进一步的降准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市场普遍抱有较强期待。“年内增发的2万亿元债券将一定程度上增加11至12月的资金面压力,但考虑到近来央行相继推出了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流动性管理新工具,再加上央行多次提到的年内视情况降准0.25至0.5个百分点,足以保持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温彬称。
杨业伟称,“如果年内降息降准等政策落地,年内长端利率有望再度接近甚至突破前低。而在长端利率有所下行,且非银负债端有所恢复之后,明年初,信用债也有望迎来趋势性行情。”
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也认为,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发行对债券市场造成的冲击有限,央行可通过降准等手段有效对冲,对于债券转熊拐点未至的判断不变。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