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债市日报:11月1日

新华财经|2024年11月01日
阅读量:

买断式逆回购启用后首月操作5000亿,对短期逆回购形成直接替代,与国债净买入置换MLF共同形成两大基础货币以长代短的全新政策逻辑,有助于稳定商业银行流动性预期,长期降低超储率并提升货币—信用数量传导效率。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日电(王菁)债市周五(11月1日)震荡走强,期限券涨幅较前两日有所增强,超长端期债主力收涨0.65%,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平均下行2BPs左右;公开市场逆回购净回笼,月初资金利率延续下行,10月末资金面利率与7天逆回购利率之间的正利差明显较9月缩窄,反映出资金面利率波动性降低、更加贴合短期政策利率水平的良好效果。

机构认为,买断式逆回购启用后首月操作5000亿,对短期逆回购形成直接替代,与国债净买入置换MLF共同形成两大基础货币以长代短的全新政策逻辑,有助于稳定商业银行流动性预期,长期降低超储率并提升货币—信用数量传导效率。

【行情跟踪】

国债期货收盘集体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65%,10年期主力合约涨0.24%,5年期主力合约涨0.19%。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延续下行,截至发稿,5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8收益率下行2BPs至1.77%,10年期240011收益率下行1BP至2.118%,30年期国债230023券下行1.5BP至2.29%,10年期国开240210券收益率下行1BP至2.2%。

中证转债指数收盘跌0.21%,115只可转债跌幅超2%,城地转债、红相转债、伟隆转债、思创转债、三房转债跌幅居前,分别跌18.83%、12.93%、9.9%、9.81%、9.26%。涨幅方面,17只可转债涨幅超2%,阳谷转债、正海转债、松原转债、溢利转债、豪能转债涨幅居前,分别涨20%、10.14%、9.57%、8.06%、6.26%。

交易所地产债多数上涨,“22龙湖02”涨2%,“22万科03”涨超1%,“21万科02”涨近1%。

【海外债市

欧元区市场方面,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0.1BP报3.122%,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0.1BP报2.386%,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1.4BP报3.649%,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0.4BP报3.089%。其他市场方面,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9.5BPs报4.442%。

亚洲市场方面,日债收益率普遍延续上行,10年期日债收益率尾盘报0.946%,上行1.1BP,3年期和5年期日债收益率分别走高0.8BP和1.5BP,报0.472%和0.585%。

北美市场方面,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债收益率普遍收跌,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0.6BP报4.185%,3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3BP报4.141%,5年期美债收益率跌0.1BP报4.163%,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4BP报4.289%,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8BPs报4.477%。

【一级市场】

辽宁省2期地方债中标结果出炉,投标倍数均超26倍。具体来看,10年期“24辽宁债28”中标利率2.21%,全场倍数26.16,边际倍数1.73;30年期“24辽宁债29”中标利率2.41%,全场倍数26.08,边际倍数1.61。

天津市2期地方债中标结果出炉,投标倍数均超18倍。具体来看,7年期“24天津90”中标利率2.19%,全场倍数19.22,边际倍数12.05;5年期“24天津91”中标利率1.87%,全场倍数18.41,边际倍数1.04。

【资金面】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1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7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50%。数据显示,当日2926亿元逆回购到期。

资金面方面,Shibor短端品种集体下行。隔夜品种下行0.4BP报1.36%;7天期下行14.9BPs报1.507%,创2023年1月以来新低;14天期下行12.7BPs报1.768%;1个月期下行0.2BP报1.818%。

【基本面】

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3,较9月回升1.0个百分点,在9月短暂收缩后重新升至荣枯线以上。10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重现扩张,需求止跌回稳,市场信心回升。

【机构观点】

中金固收:整体来看,10月PMI数据边际改善,可能主要是受到近期刺激政策出台的带动。从结构上来看,制造业PMI的改善更多是生产端,需求端的改善相对有限,甚至外需还出现走弱的迹象。考虑到后续如果特朗普当选,其政策可能会对我国外需构成进一步负面影响,需求端改善仍需更多政策支持。

国盛宏观:10月PMI延续回升、时隔5月重回扩张区间,整体经济景气趋于好转,全年“保5”目标有望完成。短期紧盯11月上旬的三件大事:人大常委会会议、美国大选、美联储议息会议。

华金证券:央行正在着手解决连年出现的长期流动性投放不足症结,通过延长操作工具到期时间、弱化数量工具的政策利率属性、降低高成本MLF依赖度的方式,加快解决跨年长期流动性紧张、资金面利率偏高的问题。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形成更加稳定的中长期基础货币投放预期,从而有助于长期降低预防式超储率,并由此提升货币—信用数量传导效率。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