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见·闻】欧盟反补贴关税阴云下,中德汽车界合作热情不减

新华财经|2024年10月19日
阅读量:

本周在希尔顿慕尼黑公园酒店举行的第八届中德汽车大会有着十分热络的氛围。今年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组织参会的60多位中国汽车界的代表,很多都带来了切实的合作需求,希望通过中德汽车大会的平台交流对接在德国找到合作伙伴。

新华财经慕尼黑10月19日电(记者邵莉)不同于10月慕尼黑已经有些萧索阴冷的天气,本周在希尔顿慕尼黑公园酒店举行的第八届中德汽车大会有着十分热络的氛围。数百位来自中德两国汽车产业界的相关人士汇聚这里,“合作”“共赢”成为他们的高频词汇。

针对中德汽车业界不断深入的合作态势,2017年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搭建了中德汽车大会这一专注服务于两国汽车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帮助中德汽车产业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高效地获取行业信息、探讨投资合作。今年的大会也是新冠疫情之后中方汽车代表团首次访德参加大会。

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以“为什么与中国合作如此重要”为主题发表演讲,指出过去德国在内燃机技术方面取得过巨大的成功,现在转型遇到了困难,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政治家们甚至开始质疑2035年的脱碳目标。而中国却在以最严肃认真的态度发展电动汽车。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这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欧洲一夜之间不可能赶上去。

这位德国汽车行业公认的权威还表示,不仅是电池,中国的汽车智能软件也给德国业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在道路上实验无人驾驶技术,而欧盟在监管和数据安全上的严格规定却限制了德国汽车企业在这方面的创新,这就更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德国汽车才能继续保持竞争力。

图片2.png

图为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在第八届中德汽车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根据德国央行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对华投资创下73亿欧元的历史新高,其中汽车行业投资非常踊跃。

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于广生表示,投资中国的热度,说明许多德国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创新和供应链基地,视中国业务为重要的增长引擎。

据介绍,今年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组织参会的60多位中国汽车界的代表,很多都带来了切实的合作需求,希望通过中德汽车大会的平台交流对接在德国找到合作伙伴。

许多中德与会专家都严厉批评了欧盟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的做法,并对中欧继续谈判化解争议表达了热切的期待。

吉利集团欧洲传播副总裁弗兰克·克拉斯对记者说,现在一些欧洲的政治家不尊重发展和贸易的自由精神令人担心,新的关税措施对双方都没有好处。鉴于中欧之间的磋商仍在继续,希望最终能找到解决方案。

图片1.png

                                                          图为吉利集团欧洲传播副总裁弗兰克·克拉斯接受采访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 (Merics) 和荣鼎咨询集团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2023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总量的78%是所谓的绿地投资(其中三分之二进入了电动汽车相关领域),即建设新工厂、研究中心或销售渠道。匈牙利尤其受益于中国的投资(吸引了约44%的中国投资,超过法国、德国和英国的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目前进展缓慢。这首先让欧洲电池制造商陷入了困境。法国汽车电池生产商ACC在凯泽斯劳滕和泰尔莫利两家工厂的建设暂时停止。瑞典电池公司Northvolt因宝马的一笔大订单被取消(据称因为质量不过关)而不得不裁员五分之一。

德国媒体报道说,一些中国制造商也停止或取消了在西欧建设电池工厂的计划。蜂巢能源已经停止了在德国勃兰登堡建设工厂的计划,在萨尔州计划建设的工厂也很可能不会付诸实施。

杜登赫费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国车企最重要的是在欧洲打造营销网络和品牌,如果中国企业能像二十年前日、韩车企那样深耕欧洲市场,就很有可能成为全球行业领导者。一两个品牌特别突出要比一大堆品牌一起进军欧洲市场更有效,后者会令消费者有些无所适从。

德国第三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大陆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杨承祖表示,中德汽车品牌和科技公司的合作,由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共同驱动。包括大陆集团在内的德企现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创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把成功的本土产品解决方案应用到更多的国际品牌车型上,助力全球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大陆集团1994年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建有23个生产基地和28个研发中心。

图片3.png

                                     图为汽车大会会旗交接仪式,2025年将在长春举办下一届中德汽车大会

本次大会由高层论坛、路演展示和三场分论坛活动组成,中德汽车行业专家共同围绕全球汽车产业转型趋势、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展开全方位深入探讨,聚焦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以及建立新支持机制对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编辑:刘铭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