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见·闻】艺术能活化乡村吗?——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所见

新华财经|2024年09月08日
阅读量:

始于2000年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经举办到第九届,作为以艺术激活乡村的模范样本,它带动了日本各地乃至世界其他地方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热潮。

新华财经东京9月8日电(记者程静 胡晓格 欧阳迪娜)隧道尽头的峡谷倒映在水镜中,被称为“光之隧道”。这是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在日本新潟县十日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7月13日到11月10日)上展出的作品,利用废弃混凝土隧道改造而成,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目光。

f4729e16639a4ddc9db4f8b40707d9bb.jpeg

游客参观由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率MAD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的清津峡溪谷《光之隧道》。新华社记者程静摄

始于2000年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经举办到第九届,作为以艺术激活乡村的模范样本,它带动了日本各地乃至世界其他地方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热潮。

“空心村”变“艺术村”

位于东京西北方向约两个多小时车程的新潟县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为应对老龄化和人口流失带来的乡村凋敝,新潟县出身的策展人北川富朗在地方政府资金支持下创立大地艺术节,每三年一届,在越后妻有地区760平方公里的乡间设置各类艺术作品并举办活动,希望借助艺术的力量让衰退的农村再显生命力。

8月初记者与大约300名游客搭乘主办方巴士游览了艺术节。

据非营利组织越后妻有里山协动机构介绍,今年艺术节共有311件作品展出,其中包含200多件过去制作的永久作品。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利用当地资源,将装置艺术融入农田、森林和村落,展现与大自然共生的理念。

记者了解到,虽然新潟县常住人口下降趋势并无逆转,但艺术节的举办促进了包括游客、志愿者以及一些艺术旅居者在内的人员流动。因为游客的到来,多条濒临停运的电车和公交线路才得以继续运营。依托艺术节平台开发的新潟县大米、米酒等特色产品也使相关产业实现了创新发展。

据介绍,截至2023年底来自全世界的艺术节直接观众总计约500万人,新潟县十日町地区每年的观光游客达到300万人次。艺术节累计拉动经济增长达数百亿日元,当地的旅馆、餐饮、交通、农业、手工制造等产业因此获益。

“在地性”是乡建之本

在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艺术家们被邀请到驻地,深入体验当地生活,与居民交流,在了解的基础上创作出与当地文化相连的艺术作品。通过强调艺术“在地性”重塑乡村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同,这被认为是大地艺术节成功的关键。

越后妻有地区地震频发,艺术家内海昭子的作品《为众多失落的窗户》是一扇挂着窗帘的窗框,矗立在一座小山丘上。站在观赏台上,可以通过这扇窗眺望乡村的四季风景,而“失落的窗户”象征着无数地震中破碎的窗户,暗示了地震的景象和记忆。

e5ec1b129ce54129b307967537a7527c.jpeg

作品《为了许多失去的窗户》 新华社记者程静摄

许多曾经废弃的住宅和学校因艺术家的改造焕发新生。2005年真田小学因为只有3名学生而面临废校,当时村落正在为如何利用校舍而苦恼。日本绘本画家田岛征三了解到这一背景后以真实存在的三名学生为主人公,用漂流木、果实为材料在真田小学再现了这所学校师生们的生活。

24006d3a9fef455ba351c411d1445bfc.jpeg

游客前往参观由废弃学校改造的绘本与树木果实美术馆。该系列作品通过给建筑物注入新的艺术元素,让人们感受乡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重新获得的生命力。新华社记者程静摄

像这样的艺术改造项目在越后妻有地区有很多。与记者同日参观的室内设计师黄煌认为,由于预期过高,艺术节的一些作品并不如想象中惊艳,“但我们看的并不是艺术本身,我们看的是当地的文化”,这才是大地艺术节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支撑艺术节的不只是艺术家以及作品,还包括当地居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一些本地居民作为合作者与艺术家共同完成作品。日常运营中,村民还积极加入志愿者团队帮忙管理餐厅、宿舍、展览空间,还有人组织游客、为大家进行导览。

面临可持续性挑战

尽管拥有较大影响力,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不稳定和运营挑战等诸多课题。

ca2513fd70434b229ed8457682b63077.jpeg

展示中国艺术和文化的老宅“CHINAHOUSE华园”内景 新华社记者程静摄

该艺术节发展初期资金主要来自于新潟县地方振兴资金补助计划。2006年补助计划到期后,艺术节主要依赖来自日本国家文化厅的资金补助、地方居民的税金以及一些企业赞助。尽管有多个资金来源,但由于文化厅补助每年需要申请且获得的资助数额不确定,企业赞助的金额和持续性也难以预测,因此艺术节资金支持并不稳定。

越后妻有里山协动机构介绍,每三年一届的艺术节在举办期间的运营通常能够盈利,但非艺术节期间游客数量较少,影响了整体收入。艺术节每年需要进行作品维护,还需要维持一支大概50人组成的运营队伍,都是不小的成本压力。因为资金不足,交通不够便利、餐厅过少等游客反馈也由于经费问题无法立即解决。

此外,由于艺术乡建涵盖艺术展示、乡村治理以及产业融合等多个维度,人才和运营机制也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缺乏足够的志愿者和专业人员,艺术节的准备和执行工作常常面临巨大压力。

经历过一段运营困难时期后,2008年非营利组织越后妻有里山协动机构成立,将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上创作的艺术作品、设施和项目作为一个全年项目来运营。其主要任务不仅包括三年一度的艺术节,还包括艺术品日常维护、组织展览、研讨会等活动、组织耕作和商品销售、经营餐饮和住宿设施,以及宣传推广等工作。

可以说虽然历经20多个年头,大地艺术活化乡村的探索仍在路上。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