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家齐聚热议数智技术推动智能汽车和绿色电力产业升级

新华财经|2024年09月08日
阅读量:

在论坛上,来自智能汽车和新能源电力领域产业链多方、智库专家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两大产业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要推进的下一步变革和升级,启发各方共同思考数智技术在其进程中的应用形式与价值。

  新华财经北京9月8日电(记者闫鹏)近日,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数智技术推动智能汽车和绿色电力产业升级”分论坛举行。在论坛上,来自智能汽车和新能源电力领域产业链多方、智库专家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两大产业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要推进的下一步变革和升级,启发各方共同思考数智技术在其进程中的应用形式与价值。

257512520880074753.png

图为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秘书长、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王稚晟

  该分论坛由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和蚂蚁集团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秘书长、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王稚晟表示,数智化和绿色化如同一双无形的手,有力地推动着产业边界不断拓展,引领着产业升级的新篇章。智能汽车和绿色电力产业作为现代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在数智技术的赋能下,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升级。智能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移动的智能终端和数据交互中心;自动驾驶、车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新定义出行方式。在绿色电力方面,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创新,正在通过数字化技术极大提高能源转化与利用效率,为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257512532871589888.png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无论是数字智能驾驶,还是新兴电力系统,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碳或《巴黎协定》框架下的“碳中和”。现有支撑经济、产业发展的主体能源是化石能源,以“碳中和”为标志的行动将把我们带入新的能源体系——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

  贺克斌认为,在积极推行进程中,仍有三大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克服。一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谁能抢先建成技术体系,谁就能抢到未来发展先机。二是新能源产业供应链的关键材料,必须要有材料可持续利用,今天设计的开始就要考虑未来,包括电动车、风光装备等的拆解与循环利用问题。三是关键的规则,特别要关注全球碳市场设计、碳足迹系统建设,中国正在形成这样的体系,需要思考如何与国际对接。

  在圆桌分享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智能汽车产业”与“智能绿色电力产业”两大主题展开分享与交流。

257512540127735809.png

  图为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

  圆桌分享环节由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主持。他表示,我国智能汽车与绿色电力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它们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更是推动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智能化显然已经成为电动车“下半场”的竞争关键。大模型如何加速智能驾驶发展、智能座舱同质化问题如何破局、产生的大量数据如何应用等是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57512542946308096.png

  图为吉利汽车集团技术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晓东

  吉利汽车集团技术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表示,吉利正推进“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实施,加速“一网三体系”的成果落地。“一网三体系”即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智能能源体系、智能制造体系、智能服务体系。同时,吉利也正积极布局科技生态,实现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融合发展。

257512558511370240.png

  图为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表示,商汤绝影聚焦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智能汽车向超级智能体的演进。目前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给各行各业都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带来人机交互质的改变,二是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三是AI智能体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

257512570213478401.png

  图为思必驰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雷雄国

  思必驰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雷雄国表示,思必驰在语音技术领域深耕持久,在汽车行业依托对话式AI技术,深入车载语音交互场景。思必驰基于自研全链路智能语音语言交互技术、DFM大模型以及大数据构建“中枢大模型”架构,打造“1+N”模式,即“1”个百模中台(中枢大模型)与“N”个专业大模型组合上车,通过构建一个强大的语音交互系统,以汇聚不同大模型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实现大模型上车的实际落地。

257512582687338497.png

  图为智行盒子创始人、董事长张署光

  智行盒子创始人、董事长张署光表示,简单来说智行盒子是把车端、路端、行程端的底层数据挖掘出来,通过算法模型升维融合、产生价值,服务产业链的各个生态端。一是运力的智能匹配,二是智能座舱商业化的精准推送,三是服务持车方的资产生态运营。三个平台相互配合,满足B端出行市场的独特需求。  

257512591923195905.png

  图为蚂蚁数字科技安全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黄星

  蚂蚁数字科技安全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黄星表示,在AI领域里,蚂蚁数科更关注如何深入产业链,通过挖掘数据价值,在AI应用层实现突破。现阶段,蚂蚁数科结合安全计算、多源数据融合平台等产品,让数据与场景安全可信的融合起来,帮助产业实现更多创新价值。未来,蚂蚁数科也会将在安全科技领域激烈的技术和能力向生态开放,帮助生态迅速在各个场景里面深扎下去。

257512605676318720.png

 图为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鲁刚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鲁刚认为,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更高水平的平衡一种发展过程,这是未来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的一个演进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几大目标统筹平衡,实现安全刚性保障和经济性、低碳目标协同,同时在基础设施政策与产业政策间做好动态平衡,保障多方面都能在约束条件内。未来来看,必然要依靠技术创新。最后在技术创新、产业转型过程中,治理是关键问题之一,对转型进行治理可能是行业发展的长期特点。

257512615692316673.png

  图为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坤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坤表示,在一体化能源制造与服务经验当中,协鑫通过各环节的优化,包括人工、供应链、生产过程以及其他的一些配置的升级,实现全产业链碳链降碳动作。绿色低碳属性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内驱力,唯有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才能带来产业上限拓展和内卷生态改善,实现生态的持续优化。 

257512629084729344.png

  图为晶澳科技助理总裁、晶澳智慧能源事业部联席总经理施俊

  晶澳科技助理总裁、晶澳智慧能源事业部联席总经理施俊表示,面对高新能源占比带来的诸多挑战,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载体。促进新型能源设施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云大物移智链边”的广泛应用,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应从技术、模式、金融、市场等多个方面推进落地,从小切口入手,撬动大变化。  

257512641395011584.png

图为蚂蚁数字科技新能源和可信产业事业部总经理娄建勋

  蚂蚁数字科技新能源和可信产业事业部总经理娄建勋表示,蚂蚁数科更多是一个连接和交易者服务者角色,在源网荷储各领域部署上链设备,与主机厂、运营商做充分合作,在设备植入上链能力,每个充电桩、每个储能柜、每个BMS都可以链化。在此基础上有两大核心系统:一是资管系统,把实物资产当成金融资产来管理;二是二级负荷聚合平台,这有非常多的电力AI算法和策略。

  此后,嘉宾们又围绕新能源制造领域未来的竞技场、大模型等AI技术的发展对于绿色电力行业带来的影响、区块链技术如何为绿色电力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中国光伏企业出海战略、氢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257512652501528577.png

  图为清华大学环境可持续性教研所副研究员、副所长李楠

  在最后专题发言环节,清华大学环境可持续性教研所副研究员、副所长李楠表示,现在碳足迹的管理体系真正要建起来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如何实现国际的衔接和互认。在李楠看来,这些数据和方法只是一套方法而已,只需要用算法将其说清楚,自然就能够实现国际的衔接和互认。二是如何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来增强绿色低碳的竞争力。三是中国所有的企业怎么能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发声。对此,我们希望通过“天工计划”这样的软件或者开源的做法,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希望推动整个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