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华解读】6月份我国制造业景气度持稳 新动能加速成长

新华财经|2024年06月30日
阅读量: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上月持平于49.5%,显示出经济仍处于蓄积回升力量阶段。尽管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有所下降,但都保持在扩张区间。

新华财经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安娜)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30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与上月持平,但其分类指数不乏亮点,特别是代表新动能的指数仍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继续回升。

制造业PMI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先行指标。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走势释放了怎样的经济信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与上月持平,尚处于50%的临界点以下,表明我国经济仍处于蓄积回升力量的阶段。

记者注意到,当日与中国制造业PMI一起发布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为50.5%,虽然分别比上月下降0.6和0.5个百分点,但均仍处扩张区间。“从产出看,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扩张,但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经济稳,但持续回升尚需积蓄力量,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这是包括张立群在内的多位受访专家,基于当日公布的PMI系列数据得出的一致判断。

从中国制造业PMI分类指数来看,6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上升,升幅在0.1至1.8个百分点之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与上月持平;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较上月下降,降幅在0.1至5.2个百分点之间。

具体到供需两侧,6月份,生产指数为50.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企业生产继续保持扩张;在需求端,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仍显不足。

分析生产指数走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认为,6月份,制造业生产端稳中有增有一定基础,前期推出的各项经济政策逐步落地,对企业扩大生产有较好促进作用,部分行业接单情况较好,对制造业整体生产活动有所支撑。

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大型企业PMI为50.1%,保持在50%以上;中型企业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4%,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微观主体活力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文韬的判断。

同时,新动能加快成长,中国制造业PMI相关分类指标回升,也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6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3%,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装备制造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扩张。

在赵庆河看来,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继续发展壮大。

“比较来看,6月新动能在制造业整体保持相对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加快增长,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文韬说。

从制造业需求和企业经营角度来看,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发力,对装备制造业需求及利润也有积极支撑。

记者注意到,新动能加快成长正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需求及利润改善形成良性循环。1至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5%,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3.6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主要推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的行业板块。而随着我国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措施持续落地显效,这一良性循环有望进一步强化,并持续释放红利,助力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改善,助推制造业景气度回升。

此外,从制造业企业成本来看,6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7%和47.9%,比上月下降5.2和2.5个百分点。企业购进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出厂价格下降幅度,也有利于企业效益改善。

赵庆河认为,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市场需求不足,是推动制造业企业价格成本下降的重要原因。

“结合购进价格指数、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变化来看,由于4月至5月原材料购进价格连续较快上升,导致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加大,6月份企业压减了原材料采购量,增加了库存原材料消耗,原材料价格支撑相应弱化。”文韬说。

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分类指数中的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为48.1%,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变化来看,6月份,制造业生产端稳中有增,新动能加快增长,微观主体活力有所改善,原料成本压力短期回落,经济运行整体稳定。”文韬说,但市场需求不足问题需进一步重视。企业调查显示,6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企业比重为62.4%,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对市场需求偏弱的感受强烈。

张立群认为,当前正处推动经济全面回升的关键阶段,应充分认识市场引导的需求下降及其自我加速机制的影响,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政府投资对企业订单的拉动作用,带动企业生产投资不断活跃,就业形势不断好转,加快使需求不足转向需求扩大。

 

编辑:王晓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家
文章:556 人气:558
作家介绍
手机扫码访问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