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精准”“加力”“协同” 三关键词解码政策走向

中国证券报|2024年06月29日
阅读量:

展望下半年,专家认为,除了要适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还应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抓好政策落地落实。随着组合性政策措施持续落地显效,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新华财经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彭扬,欧阳剑环)货币总量突破300万亿元、企业和个人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前5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全年预算的38%……2024年以来,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发力,护航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展望下半年,专家认为,除了要适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还应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抓好政策落地落实。随着组合性政策措施持续落地显效,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货币政策精准有效

降准、MLF、公开市场操作……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灵活搭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持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尤其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处于历史低位。

数据显示,5月企业贷款和个人房贷利率分别在3.7%和3.6%左右,分别较LPR改革前下降约1.6个和1.9个百分点。

231854124298317824.png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在经济延续回升向好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性、连续性是当前市场共识。

“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说。

货币政策预计将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继续发力,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的2024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总量上,人民银行将努力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保持货币信贷与实际需求匹配,同时又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价格上,引导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同时也要实现自身稳健经营,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引导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说。

就降准降息而言,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将迎来高峰,人民银行或综合运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灵活对冲。同时,随着海外主要经济体渐次开启降息周期,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有望逐步打开,政策利率下调、存款利率下降、LPR下行仍将持续。“下半年或有两次降息及一次降准落地。”他说。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精准发力,发挥关键性作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扩容,着重围绕“五篇大文章”和稳定房地产展开。针对消化存量房产,已设立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可能继续扩容,也有可能设立新的再贷款工具或重启抵押补充贷款(PSL)给予资金支持。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前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359亿元,同比增长3.4%,已完成年度支出预算的38%,高于近3年的平均水平,显示财政支出端延续靠前发力。

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领域财力保障有力。数据显示,前5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农林水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4.5%、2.3%、12%、9.5%、6.3%。

前5月农林水支出和城乡社区支出增速颇为亮眼,专家分析,这或与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建设有关。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去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项目加快建设,截至5月末项目开工率已超过80%。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万亿元增发国债资金充足,上半年尤其是前4月地方债发行节奏慢于往年。往后看,随着专项债项目筛选工作完成以及第二批新增债务限额下达,债券发行使用节奏将有所加快。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认为,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不足五成,意味着下半年发行任务还比较重,预计三季度将是新增专项债的发行高峰,也是地方债整体的发行高峰。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加快新增专项债发行并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财政支出增速快速回升。

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今年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自5月开闸以来,截至6月28日,财政部已发行6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涵盖20年、30年、50年三个品种,发行规模合计2500亿元。

接下来,财政部将结合“两重”项目建设需要和债券市场情况,合理把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节奏。按照安排,三季度将发行10只超长期特别国债。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以直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重大项目建设,有利于提振总需求和市场信心。”罗志恒说。

在冯琳看来,下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特别国债和专项债还有较大发行空间,预计后续政府债券发行将进一步放量提速,这意味着财政支出端可用资金充裕,将支撑财政政策展现积极取向。

加强政策协同配合

业内专家表示,加强宏观政策的协同配合是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关键所在。

作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强协同的重要体现,顺利推动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是题中之义。

潘功胜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

此外,后续在政府债券集中大量发行之际,业内人士预计,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及时加大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维护流动性和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有力支持。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在保持财政稳健的同时,仍需要灵活的逆周期政策手段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缓解资产负债表等存量受损对增量的不利影响,减少实际利率上升的压力,为经济及微观主体预期的修复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此外,加强政策协同配合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的要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费兆奇表示,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债务规模增大的背景下,地方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存在相互溢出的可能性。其化解思路是充分运用国家信用,在央地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合理分担风险的前提下,加强财政、货币、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共同应对债务风险。

对于下一阶段政策举措,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报告认为,应加快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效;金融政策做好“稳总量”“提质效”“防风险”的平衡;继续加大房地产支持政策力度,推动市场预期改善;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深挖消费、投资增长空间;持续强化贸易促进工作,着力培育外贸新动能。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