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挖掘5G-A潜能 三大运营商布局低空经济

上海证券报|2024年06月28日
阅读量: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通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在会上,运营商与设备商纷纷公布5G-A与低空经济融合的新进展。

新华财经上海6月28日电 (张梓桐) 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正在上海举行,作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风向标”盛会,5G-A(5G-Advanced,5G网络的演进和增强版本)在具体场景与产业中的落地应用成为与会人士热议的焦点。中国移动等三大通信运营商纷纷宣布发力布局低空经济等产业,以求进一步挖掘5G-A商业潜力,寻找业务新增长点。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在大会上表示,中国移动未来将充分利用5G-A、大数据、AI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集通信、感知、管理和导航于一体的低空智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加强产业协同,共同解决低空智联网发展中的难题,强化多方合作,促进新场景和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实现从技术到商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5G-A与低空经济加速融合

“从5G到6G的过渡,不仅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对网络功能和应用场景的扩展。低空经济的发展,如无人机物流、农业监测、城市空中交通等,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低延迟、高带宽、高精度定位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运营商针对网络的升级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家行业头部通信设备商的工作人员表示,作为低空基础设施与飞行服务的核心支撑,低空网络承担着低空通信、飞行导航和空域监管等关键任务。

在他看来,低空网络的构建是一个技术挑战,其涉及通信和感知两个方面:在通信领域,低空经济的打造需要通过对现有的5G地面网络进行调整和升级来实现低空通信网络的覆盖;在感知领域,需要重新部署一个能提供探测及识别无人机的全新网络。

因此,围绕通信和感知两方面的协同,中国电信集团首席科学家、贝尔实验室院士毕奇表示,中国电信制定了“先通信、后感知”两步走的发展策略。第一阶段借助中低频段开拓低空通信市场,第二阶段通过毫米波感知试点培育低空感知市场。目前,中国电信已经推出低成本空地一体覆盖方案,并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全网覆盖和外场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具体场景方面,毕奇表示,经初步分析,低空经济将诞生大量应用,而价值较大的目前看来主要是外卖、快递,还有高清视频回传及巡检。对运营商而言,这将是一片全新的蓝海。如果按100%的渗透率计算,将为中国运营商带来7.8%的年收入增长。

三大运营商纷纷布局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通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在会上,运营商与设备商纷纷公布5G-A与低空经济融合的新进展。

中国移动展示了其构建的业界首个5G-A通感一体中试平台。据悉,中国移动将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云南建设最大规模的4.9GHz+高频段通感一体试验网,覆盖国内外厂家、涵盖“海陆空”场景,加速通感一体从技术理念到产业实践的跨越。

在具体场景方面,中国移动将打造“微—小—中—大—超立方”五大类技术试验航线。包括“微立方”1公里短距航线、“小立方”10公里中距航线、“中立方”百公里跨海航线、“大立方”200公里航线以及“超立方”立体巡检航线,覆盖多地域、多场景、多高度、多长度,赋能城区配送、省际物流、载人出行等应用场景。

中国电信则面向航空救援、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等领域,打造了“卫星+”新产品和服务。其在现场带来了自主开发的天通卫星+北斗+4/5G多模多频机载终端,可实现对无人机的实时管理控制,助力低空空域精细化运营。

中国联通AI应用展区,针对传统无人机飞控距离短、传输质量差、空域管理及数据安全等问题,中国联通构建“端网业智安”的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打造智慧用管服一体化平台。现场展示的5G网联终端,可适配接入多厂家无人机,低空专网为无人机飞行提供稳定的信号传输,云端部署的无人机监管和应用服务平台,加上安全防护体系,全力保障低空飞行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