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财经分析】金融普惠需做好“三位一体”这道题

新华财经|2024年06月21日
阅读量:

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边远地区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覆盖更广的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服务的可得性、资产的安全性和财务回报的可持续性实现“三位一体”,成为金融机构讨论的焦点。

新华财经上海6月21日电(记者杜康)普惠金融体现了金融服务更广泛的可获得性、公平性。扎实做好“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中的重要一篇,“建设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也成为2024陆家嘴论坛的其中一项重要议题。

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边远地区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覆盖更广的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服务的可得性、资产的安全性和财务回报的可持续性实现“三位一体”,成为金融机构讨论的焦点。

数字技术、信用信息共享有力赋能普惠金融

“数字赋能,可以有效提高融资可得性。”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和质量,用好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是关键。

“在过去的金融模式下,我们看的是抵押担保,但普惠客户往往缺乏合格的抵押品。要突破这个难题,重要的是整合内外部信息,对客户的经营行为、信用数据为基础进行精准画像,主动授信。”任德奇表示。

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有效提升了农发行为民营小微企业办理贷款的效率。“如果按照传统做法,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需要银行网点的大量人力。我们运用科技手段,开发了系列符合民营小微企业特征的涉农贷款模式,效率大大提升。2023年我们线上普惠小微贷款服务客户超过5万人。”农发行董事长钱文挥表示。

推动信用信息共享,解决中小企业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另一要素。

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宜建介绍,不同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亟待规范,造成银行难以充分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以及其信用状况。“如果能打通政府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以及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信息壁垒,这样一来银行可以获取征信、税务、政务、海关、司法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从而掌握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务前景,满足风险控制的要求。”

任德奇介绍了信用信息共享在交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中的一项应用。“我们与吉林省农村经营服务公司的数据对接,把土地经营权证作为征信手段,实现农户从申请、审批、提款到还款全流程线上办理,整个业务流程大概只需要20分钟。”

供应链金融,也是对普惠金融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补充。“当前各行业生产链、供应链都在不断延长,如果我们把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打开,不难发现其中有着无数中小微企业支撑着。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及相关业务数据来弥补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中小企业的融资可能性。”廖宜建称。

“三位一体”考验智慧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发展普惠金融最重要的是,要在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金融资产的安全性和机构财务可持续性之间获得平衡。

毋庸置疑,数字技术的使用,信用信息的共享可以加快平衡的获得。同时,钱文挥介绍,一个好的管理体系,也可以有效削弱其中的冲突。“发展普惠金融,要适度提高对民营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风险容忍度,但是风险和代价必须是可控的。普惠金融可以不赚钱,甚至少量赔钱,但不能成为负担,财务也要可持续。”

虽然是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去年年末不良率是0.45%,做到了行业内不良率的低位。钱文挥表示,目前银行业的风险,很多并不是外部环境起决定性作用,而是银行自身管理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目前我们在普惠金融业务中探索一些创新模式,比如把公益性相对强、财务效益相对弱的项目,与市场化程度相对高、回报率相对好的项目,有机融合起来,也就是所谓的‘肥瘦搭配’。”

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廖宜建认为,还应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把发展信用担保体系,视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手段。2011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由政府提供一定的信贷担保,如此一来,在审核时贷款机构会更具弹性和宽松,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这个计划受到市场欢迎,也受到银行界的支持。”

任德奇表示,今年以来,各地政府正加快融资信用一体化平台的建设,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要主动对接,对自身的信息系统也要加大投入,继续推动各类公共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但有了数据以后,数据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凸显,包括对各类信息的脱敏使用。此外,金融机构还要快速提升风险定价能力,金融普惠才能行稳致远。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