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6月17日

新华财经|2024年06月17日
阅读量:

证监会:加强融券与转融券逆周期调节;资金积极入场,新基金发行连续四个月超千亿元;推进市场化转型,超200家城投公司接续更名;基金市场双向开放再提速,逾百只ETF有望获互联互通“入场券”。

新华财经北京6月17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证监会:加强融券与转融券逆周期调节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6月16日就融券与转融券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证监会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评估并完善融券与转融券规则,加强融券与转融券逆周期调节。同时,持续加大行为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力度,对大股东、相关机构通过多层嵌套、融券“绕道”减持限售股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利率处于较低水平 降息面临双重约束

6月17日,央行即将操作新一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是否调整备受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当前,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央行会结合形势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

•‍频打“诚意牌” 银行理财公司纷纷“减费让利”

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打出“诚意牌”,对旗下部分产品实施阶段性费率优惠,涉及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等多项费用,产品类型基本为固收类理财产品。经优惠调整后,部分产品管理费率甚至降至不足0.1%。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公司推出费率优惠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吸引投资者、增强客户黏性。尽管有提振销售的作用,但是,此类做法对银行理财公司“扩张版图”的作用甚微,而且还需考虑对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

上海证券报

•‍资金积极入场 新基金发行连续四个月超千亿元

资金端积极信号频现。一方面,6月以来新发基金规模已超过930亿元,加上即将成立的新基金,6月新发基金规模铁定超千亿元,这也是新发基金规模连续四个月突破千亿元。另一方面,5月23日以来,ETF资金流向发生变化,超300亿元资金借道股票型ETF入市。“从新基金发行市场看,债券型基金发行热度颇高,虽然部分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也在8亿元以上,但是总体而言,发行依然比较艰难。”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表示,后续随着市场反弹,基金赚钱效应显现,权益类基金发行有望进一步回暖。

•‍对A股后续表现不必悲观 高股息板块仍是配置主线

上周A股市场延续震荡调整态势,交易情绪相对低迷,两市成交量一度降至7000亿元以下。机构分析认为,近期A股表现较弱主要受内外部综合因素影响:外部因素方面,全球经济面临产业链重构,对投资者风险偏好带来影响;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导致汇率波动加剧。内部因素方面,近期公布的部分经济及金融数据表明,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仍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支持。

•‍一批ST公司申请“摘帽” 风险隐患犹存或平添不确定性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40家公司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目前成功“摘帽”的达到20家,仍有20余家公司尚未收到交易所的最终决定。整体来看,目前已申请“摘帽”的公司均表示相关风险因素已消除,并向市场透露出积极信号。但记者注意到,部分公司的内控管理现状、业绩表现预期、法律诉讼未决等事项似乎仍存在隐患,后续公司经营业务能否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尚存不确定性,个别公司想要成功“摘帽”并非易事。

证券时报

•‍推进市场化转型 超200家城投公司接续更名

近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下称“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热度再起,焦点是由城投公司更名为产投公司。企查查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以来,更名为“产业投资”的相关国有城投公司超过200家,较之前明显增加。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持续推进背景下,城投公司纷纷更名展现出其在融资承压下的求变决心,但要成功实现转型,还需要经历把控项目质量、适应政策调控等一系列考验。

•‍下调风声再起 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拉锯”3.0%

近日,部分险企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将从3.0%下调至2.75%的消息,再度被保险代理人刷屏,“停售”炒作或又来。据记者多方了解,确实有寿险公司计划自7月后销售2.75%的新产品,但目前仅限于个别险企,大部分险企并未有进一步消息。不少行业人士认为,结合超长期国债的中标利率来看,未来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将承压,下调负债端成本势在必行,无非就是小步慢调还是一步到位的问题。部分人士则对长期利率和投资收益趋势表示相对乐观,认为进一步下调预定利率有可能对本就艰难的寿险新单销售带来更多压力。

•‍互认基金再迎政策加持 “千亿”业务有望更进一步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消息,将对《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修订,就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规则修订有两大看点:一是放宽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二是放松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的转授权限制。实际上,互认基金在9年发展过程中一直都不乏政策支持,涉及到跨境互联互通业务试点和投资者交易所得税优惠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互认基金已成为一项“千亿”业务,内地公募和香港子公司均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将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证券日报

•‍基金市场双向开放再提速 逾百只ETF有望获互联互通“入场券”

中国证监会就《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了修订后的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及有关事项,降低ETF互联互通的纳入标准。不少公募基金认为,相关规则的修订,有助于鼓励更多境外资管机构参与中国市场,而互认基金业务可以作为境外资管机构认识内地市场的桥梁,吸引外资在中国内地展业,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A股五大险企保费增速持续提升 前5个月累计收入同比增长2.19%

截至6月16日,A股五大险企今年前5个月保费(原保险保费,下同)收入全部出炉。据记者统计,前5个月,A股五大险企共取得保费收入约14563.6亿元,同比增长2.19%。同时,从年内A股五大险企各月度累计保费同比增速来看,呈持续改善之势。从上市险企不同业务来看,财产险整体增长较为平稳,人身险业务呈分化状态。与此同时,业内对人身险公司压降负债端刚性成本的预期越来越强。

•‍碳酸锂价格旺季不旺 储能市场酝酿洗牌?

上海钢联最新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较此前下跌1000元,均价报9.85万元/吨。业内人士表示,受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碳酸锂期货及现货价格承压,呈现旺季不旺的特点,预计储能市场将迎来一轮洗牌。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