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洞见】统筹发展和安全 新政策助力数字贸易“加速跑”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从支持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和经营主体发展、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四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2日电(分析师王欣蕾)近年来,我国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创新能力驱动力不断增强。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从支持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和经营主体发展、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四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一、数字技术应用持续深化,推动我国数字贸易蓬勃发展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数字贸易指的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据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的贸易。数字贸易包括通过互联网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商业和国际贸易,信息通信技术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产业数字化加速,数字贸易蓬勃兴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对全球贸易的模式、结构、规则产生深刻影响,已成为全球贸易增长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创新能力驱动力不断增强。根据商务部数据,2015-2023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规模从2072.6亿美元增长至3859亿美元,八年涨幅达到86.2%,复合年均增长率8.1%。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3》,202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9331.2亿美元,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规模占比服务进出口总额的41.4%。其中,中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规模从2015年的1184.9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190.4亿美元,涨幅84.9%,复合年均增长率8%;中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口规模从2015年的887.7亿美元增长至1668.6亿美元,涨幅88%,复合年均增长率8.2%。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6.5万件,占比41.5%。而有效发明专利增速前三的技术领域分别为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显示出创新能力对数字技术贸易的贡献以及在数字产业高附加值领域的竞争力。
二、发展数字贸易关键在于做大做强细分领域、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强数字治理
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外发布,从支持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和经营主体发展、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四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根据《意见》,发展数字贸易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贸易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数字贸易的改革创新,要遵循创新为要、安全为基的原则。推动细分领域高质量发展相当于做大数字贸易基本盘,推动制度型开放为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做大做强营造更优越的环境,均属于发展的范畴。加强数字治理相当于为数字贸易牢筑“安全防线”,是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意见》提出数字贸易发展“两步走”战略,对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布局、数字贸易治理体系三方面提出要求。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稳中有增,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2023年这一比例为41.4%);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适应数字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数字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全面加强。到2035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有序、安全、高效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全面建立,制度型开放水平全面提高。
《意见》提出分类支持数字贸易细分领域——积极发展数字产品贸易、持续优化数字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数字技术贸易、推动数字订购贸易高质量发展。按照交易标的不同,数字产品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数字技术贸易属于“数字交付贸易”范畴;“数字订购贸易”主要包括跨境电商交易的货物和服务。发展数字产品贸易有三个抓手:一是加强数字应用场景和模式创新,二是提升数字内容制作质量和水平,三是培育拓展跨境数字交付渠道。数字服务贸易的重点发展领域集中在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化交付的专业服务,发展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新业态新模式,为中国出口多元化注入新动能。政策提出大力发展的数字技术贸易指的是发展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导航等高科技领域的对外贸易。推动数字订购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通过扶持电商各类主体做大做强、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扩大跨境电商交易规模。
推动制度型开放和现代化治理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保障。放宽数字领域市场准入、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是推动制度型开放的三项措施。具体来看,放宽数字领域市场准入的措施有两方面: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二是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准入前国民待遇指的是在投资准入阶段,外资企业可以享受与内资企业同等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除了政府规定的经济领域不开放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意见》提出,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进入电信、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扩大数字领域投资。高速发展的数字贸易带来了巨大的跨境数据流动,在保障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牢筑数字贸易“安全防线”。在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同时还需加强数字治理能力,《意见》提出,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重点要做好四方面工作: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深化数字贸易国际合作、加快构建数字信任体系、加强数字领域安全治理。
三、东部地区发挥对全国数字贸易发展的引领作用,五省市发展经验各有侧重
中国数字贸易迅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展现出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力。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整体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东部地区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规模达3530.7亿美元,全国占比高达91.5%。2023年,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规模排名前五位的省市分别是上海、广东、北京、江苏和浙江,规模合计3254.2亿美元,占比全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规模的84.3%。鉴于这些省市在我国数字贸易领域的贡献,洞察这些省市为发展数字贸易做出的创新举措,对做大数字贸易基本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海具备政策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消费市场庞大、产业与创新资源集聚、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外贸发展领先。上海发展数字贸易的亮点之一在于片区的规划和开发意识强,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制度优势,推动数字贸易蓬勃发展。依托浦东和临港打造中心功能区和虹桥建设辐射引领区,支持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启动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先行区门户网站,优化人才支撑政策,通过聚焦主体的培育先行,助力提升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质量,推动数字订购贸易蓬勃发展。
广东数字产业基础扎实,数据要素市场活跃,发展数字贸易优势明显且干劲十足,通过“建平台、育主体、拓市场”等措施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建平台——广东省支持建设共性技术支撑、数据资源交易合作、跨境数字贸易营销、数字贸易应用场景展示、大数据分析应用、数字内容宣发等数字贸易领域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数字贸易公共服务效率。育主体——广东省商务厅组织开展广东省数字贸易龙头企业认定工作,推动数字贸易企业做大做强。广州等地出台政策支持外贸企业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能级,拓展“数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拓市场——推动广交会数字化转型,搭建“粤贸全球”线上展览平台,推动更多广东企业上线参展、采购商上线采购,推动企业数字化“出海”。
北京发展数字贸易突出“全市一盘棋”统筹布局的特点,引导各区协同推进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海淀区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推动数字产品贸易和数字技术贸易蓬勃发展。朝阳区立足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成立北京CBD跨国企业数据流通服务中心,成为全市服务数据跨境市场的首个实体窗口,加强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大兴区高标准建设“贸易数字化示范区”,落地“京贸兴”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离岸贸易数智化合规服务。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坚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江苏发展数字贸易的优势在于数实融合程度高,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两化融合水平高(两化融合指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立足先进制造业基础、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和区位优势,江苏大力发展跨境新业态,帮助工业品、消费品制造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培育一批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的典型代表,做大做强跨境电商出口产业带。
浙江制造业基础好,港口贸易发达,数字化发展程度高,发展数字贸易具有先发优势。浙江发展数字贸易突出“政策引领”特点,出台全国首个数字贸易发展指导性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的若干意见》、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地方性法规《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编制全国首个数字贸易行业标准《数字文化贸易版权涉外保护指引》,引导数字贸易整体和细分领域健康发展。另外,浙江用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平台,展示数字贸易前沿产品和技术,促进供需对接。数贸会是我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性的展会,是浙江向全世界展现浙江数字贸易发展成果的窗口,浙江数字贸易发展领先优势离不开高能级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