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具身智能的商业化潜力“保底不封顶”
目前工业机器人已经大量部署在了各类工厂中。具身智能使工业机器人能够不断观察周围环境,并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自动更新决策和优化行动,降低工业产线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以其高度的适应性,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精度。
新华财经北京12月10日电(郭兴华)截至12月10日午盘,埃夫特股票近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85%。12月3日收盘后,埃夫特发布公告称,公司投建机器人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获芜湖市国资委批复,项目总投资近19亿元。从两年前,ChatGPT引爆人工智能赛道开始,机器人似乎有了可供使用的“大脑”,人形机器人的各种体操动作和精细微操也逐渐接近人类。截至目前,具身智能究竟有哪些成功的商业应用?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大爆发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基本盘高速增长,工业制造需求释放叠加进口国产替代化
具身智能简单来说,就是赋予人工智能一个具象化的身体。具身智能的外形可以是机器人、机器狗或者机械手臂,这样就可以替代或者减轻枯燥、繁重的体力劳动。根据《2024具身智能创新应用案例》统计,由于优化工业产线的业务场景复杂度较低,工业制造领域是具身智能落地的最主要市场,占比达44%。结合其他报告的数据,可以认为,工业制造领域是具身智能的基本盘。
目前工业机器人已经大量部署在了各类工厂中。具身智能使工业机器人能够不断观察周围环境,并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自动更新决策和优化行动,降低工业产线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以其高度的适应性,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精度。目前工业机器人得到广泛应用的工艺流程包括,焊接、搬运、激光加工、喷涂、分拣和装配。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四年翻倍,仍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排名进入前10,2023年我国以每万名员工有470台机器人排名全球第三,密度四年间翻了一番。2023年全球工厂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接近430万台,同比增长10%;其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运营存量接近180万台,全球占比超过四成。尽管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存量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然而从每万名员工拥有量的密度数据来看,距离韩国的1012台和新加坡的770台,尚有较大差距。
国产工业机器人强势崛起。《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披露,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安装数量为276288台,占全球5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占比,由此前的约28%,大幅增高至47%。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目前至2027年,中国市场的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5-10%。如果考虑到国产机器人对进口的替代效应,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工业制造领域的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将更高。
商业服务领域小试锋芒,聚焦农业、餐饮、酒店和零售场景
据36氪研究院测算,我国具身智能的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292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7%,并且有望在2026年突破万亿。适用场景不断拓展,以及训练数据和产品之间的滚动迭代,都在快速强化具身智能与普通消费者生活的连接紧密度。
智农番茄采摘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有效解决了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这款产品由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2023年已被陕西农业企业采用,主要用于农业园区、标准化温室种植等场景,能够对采摘果实的 3D 空间位置进行毫米级识别。此外,市场上还出现了摘草莓和其他瓜果的机器人。
极飞科技和大疆的智能农业无人机在植保领域可谓是降本增效的明星产品,目前业务开始拓展到播种、施肥、收割、投饵料等多个农业生产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无人机喷药极大地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状况,不仅能节约用水,还能减少农药残留和土壤水源污染。江苏银宝高新农场,实现了增产10%、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5%、人力成本节省超20万元。湖北荆州的小龙虾养殖户使用无人机撒饲料,每年节省约72万元人工费。江西定南县华鹏果业脐橙基地采用无人机精准喷洒,可省药30%,操作时间从90天缩短至三个晚上。
智能机器人大厨计划去肯德基实习了。2024 年 9 月,享刻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震表示,其研发的具身智能餐饮机器人 Lava作为大厨,计划在2024年底与肯德基达成合作,完成万店规模的落地测试。享刻智能领取到了北京市首张具身智能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Lava大厨已在东升国际科学园、五道口人工智能体验街区、首享科技大厦等地上岗。
在酒店服务核心的客房场景,景吾智能开发的清洁机器人能够实现地面以上的清洁工作,包括镜面、台盆、台面、淋浴房、马桶的清洁。高仙机器人与汉庭酒店合作,实现了洗地、清扫、尘推、吸尘、消毒杀菌、香薰等多场景下清洁任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此外,在迎宾、客房服务和餐饮配送上,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成熟度已经较高。零售领域的众多无人商超,已经向着终极形态快速演进,并且竞争选手众多,包括缤果盒子无人智能便利店、京东无人店、云拿科技AI智能无人店和百联商城无人商超等。
从具体数据来看,仅国内植保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就超过170亿元。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50亿元,2024 年预计将达171.26亿元,保有量将达22万架,销量将达10.6万架。从全球来看,2023 年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估计超过1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生活辅助需求极大,成本快速降低但落地复杂度很高
通用人形机器人尽管目前落地应用较少,但仍然是具身智能发展最关键的标志产品之一,也是人们对于具身智能最直观的印象。据《2024年人形机器人核心场景发展洞察研究报告》分析,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平均单笔融资2.32亿,预计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约2000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300亿元。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具身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的观点,具身智能(人形)尚未出现功能完善的商业化产品。但是这份报告预计,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具身智能有望带来更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从洗衣机、洗碗机到扫地机器人,一旦机器可以在家务劳动中代替人类,无不开拓出一片蓝海,迅速走进千家万户。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愿景是能够在非确定环境下自主执行任务,属于全场景家庭助手,一旦软硬件技术成熟,市场空间将远远超过工业领域。
从科技企业家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规划来看,其落地顺序也是从工业生产逐渐拓展到家庭应用。根据公开测试报告披露,在特斯拉汽车工厂中,“擎天柱”可以迅速识别不同类型和状态的电池,并将其分类到不同的区域,包括将4680型电池单体精确地分类并插入托盘,并且能在工作中纠正自己的错误。特斯拉工厂预计在 2025 年部署超过一千个,甚至数千个人形机器人。这将是人形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目前在测试中的机器人已经展示了物料搬运、装配和分拣等能力,具备执行工厂生产线辅助工作的能力。此外,机器人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精度高,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成本快速下降,市场逐渐被撬开。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擎天柱机器人的物料成本在2023年一年可能下降了40%。到2030年,据德意志银行的预测,若机器人成功替代人工,特斯拉每年可节省高达5亿美元的人力成本。据此估算,2030年,特斯拉每用机器人替代一名工人,可每年节省约57550 美元。根据高盛的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能达到380亿美元,机器人出货量达到140万台,既包括工业应用也包括消费应用。
一旦机器人进入家庭消费应用场景,就必须解决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配套难题,包括法律和监管规则的不完善,产品异常导致的用户生命财产安全风险,隐私信息泄露风险以及容易被忽视的伦理道德安全风险。与以往的工具赋能人类不同,具身智能超越了简单的工具范畴,因其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和决策的能力,能自主处理繁杂的家庭服务任务,人类既是被服务的对象,也容易成为被管理的“囚徒”。
综合马斯克不同场合的表述,擎天柱的短期生产成本在2-3万美元,长期规模化后的生产成本目标为1万美元,最终的售价大约为2万美元,大概是同期家用汽车价格的一半。当科幻故事中的未来变成现实,家庭机器人也正在逐渐从陪伴宠物,蜕变为人类依赖的得力助手。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