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智经济 >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加快构建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

新华财经|2024年12月05日
阅读量:

在12月2日举行的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发表“加快构建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主题演讲。

彭立峰.JPG

全文如下: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央提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并且把科技金融放在首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都对科技金融做出明确部署,要求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资本投入,并强调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科技金融的重要性前所未有。

近年来,人民银行加强市场和制度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精准性和专业化水平。此次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将科技金融作为平行论坛主题之一,紧扣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恰逢其时,对于推动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就科技金融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入认识科技金融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看,科技创新和金融关系密切,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阐释了创新和金融的关系。他提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但企业家往往缺乏资本和风险承担能力,因此必须借助金融手段,让金融家成为创新的另一个主体。科技创新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风险和不确定性高,而金融恰恰可以发挥跨时空聚集资本、配置资源、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的功能,并且在支持科技创新中获得长期价值回报,形成金融支持科技,科技助推产业,产业反哺金融的三角良性循环。

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历次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都伴随着金融创新,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共同改变世界的面貌和格局。比如,在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内燃机和电力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西方投资银行体系迅速崛起。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与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密切相连。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反映了金融对科技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塑造着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活力。构建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对于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与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紧密协作,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框架,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体系,金融支持的强度和水平持续的提升。

一是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科技金融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前期我们制定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构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总体政策框架。今年6月,我们会同科技部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了17项具体举措,为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提供了政策指引。近期,我们与科技部一起对北京等13个科技要素密集地区的金融工作进行专门指导,支持打造科创高地。推进有关地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

二是强化科技金融激励引导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建立。2022年,我们设立了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项目的融资支持。今年,我们把这两项工具进行整合,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融合科技部门“创新积分制”和产业部门的政策标准,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覆盖各生命周期阶段科技型企业。

三是推进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建设,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也在增强。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银行设立服务科技创新的专营组织架构、专门风控制度、专业产品体系、专项考核机制,持续提高专业能力。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了科创类债务融资工具,拓宽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过去三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35%提升到50%,科技类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9600亿元,高于一般企业贷款增速。

四是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科技型企业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人民银行联合有关科技、产业部门加强融资供需对接和信息共享,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在地方层面,指导各地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搭建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平台,设立科技信贷风险缓释资金池,持续优化科技金融环境。

三、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需要进一步推进的工作

科技金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从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和特点看,科技金融服务面临一定的复杂性。

一方面,科技活动复杂,主体既有高校、科研院所,也有各类科创企业。科创企业如果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可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科创活动本身也包括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等不同阶段。各类主体、各类活动融资需求差异比较大,金融支持更容易出现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探索差异化的金融支持路径。

另一方面,科技和产业一体化水平也会影响金融支持的规模和效益。在发达经济体,科技和产业紧密结合、协同发展,金融嵌入到产业活动支持科技创新是重要发展经验。我国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仍在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归属和转移转化,特别是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流转机制还在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优质创新项目相对于金融资源而言比较稀缺,制约金融配置效率。

从金融供给结构看也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比如与债权融资相比,股权融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特征天然更适合科创融资需求,但目前我国股权融资占社会融资的比例比较低。其次,股权融资内部对于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的覆盖还不够,创投机构投早投小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在债权融资方面,银行服务科创企业的专业能力不足。针对细分市场差异化经营局面还没有形成,针对科创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此外,从科技金融发展环境来看,配套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信息不对称、科技贷款风险收益不匹配等问题都制约了科技金融的服务质效,需要我们在科技公共信息共享、企业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深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与科技部门、产业部门、地方政府协同联动,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科技金融服务的短板,为科技强国建设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大概有四个方面的想法:

一是继续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着力提升科技贷款服务的适配性和覆盖面。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对科技的支持,要从信贷入手,进一步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推动银行完善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政策安排,逐步形成与科技强国建设相适应的信贷资产结构。

一方面,要提升信贷服务对科技创新的适配性,实现“能贷会贷”,引导银行构建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相适配的风险评估模型,丰富和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加快提升机构整体和一线营销展业人员对科技型企业的评价能力。另一方面,按照中央关于投早投小的决策部署,提升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覆盖面,实现“敢贷愿贷”。贷款收益与风险的匹配是一个核心难点,收益和风险不匹配是制约银行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因素。现在不少地方在进行探索。有的地方在这个方面实现了破题。如,有的地方开展认股权贷款业务试点,还有的地方引导银行贷款利率采取前低后高的模式,分享企业成长收益。人民银行将积极为各地和金融机构搭建交流平台,编选印发优秀案例,推广典型模式。

二是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提升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丰富科技创新的债券产品,扩大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挥股票市场、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投资不同板块的功能,满足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融资需要。根据国际经验,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与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繁荣密切相关,是目前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从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四个环节来看,现在大家比较重视“募”的问题,我们认为“退”也是影响市场活跃度的重要因素。如果退不出,“新钱”就不敢进场,数以万计的“老钱”也没有办法收回再投资。

以往我国的股权投资主要依靠IPO退出,几次市场募集高峰都在IPO开闸和扩容之后出现。最近一次是2021年和2022年,在资本市场发行端进行系列改革之后,市场募资创出新高。当前我国股权投资市场达到一定体量,但即便在2021和2022年,我国IPO规模居世界首位,仍难以满足退出需要。这要求我们对退出问题更加重视,拓展多元化的退出渠道。未来我们要大力发展并购市场,鼓励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扩大科创领域并购贷款投放,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交易市场和S基金,促进创业投资良性循环。

三是丰富完善科技金融市场生态,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与多元创新生态相对应,科技金融也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金融体系内部各业态衔接、金融体系与科技体系相互配合,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化学反应和网络效应。要顺应这一规律,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多层次性,推动大中小银行、资本市场各板块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打造科技金融联盟,加强金融机构与高校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和服务联动。支持大型银行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在依法合规、风险隔离前提下强化与内外部投资、证券、保险等机构合作,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四是加强相关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除了加强金融自身的能力建设,也要注重加强配套机制建设,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增强可持续性。人民银行将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工具,持续加强政策激励,同时支持地方政府拿出更多政策资源,营造有利环境。比如,加强公共信息共享方面,可以制定科技公共数据目录,引导地方征信平台等专业征信机构进行加工挖掘,提高公共信息整合利用效率,构建市场化的数据开发利用机制。在融资担保方面,强化省、市、县多级融资担保机构联动分险,优化担保考核评价机制和业务流程,提升代偿比例和担保覆盖面。

人民银行将联合有关部门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推进金融政策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相协同,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合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