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在港逢低入市 释放正面信号
核心提示:据统计,在6月24日至7月8日的10个交易日内,近40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了127次回购操作。香港交易所股权披露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也频频逢低入市。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也开始出来“维稳”。
⊙记者时娜 ○编辑李剑锋
伴随港股6月下旬创出阶段性新低,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开始出手回购公司股份,同时也有一些公司的管理层入市增持公司股票。分析人士指出,产业资本、管理层在上市公司业绩公布季到来之前入市回购、增持,一定程度上向市场释放出正面信号,但外围形势仍不明朗,其行为能否真正扭转港股走势,仍需观察。
回购操作增加
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6月24日至7月8日的10个交易日里,近40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了127次回购操作,平均每日发生12.7次,这127次操作共涉及11.5亿港元,相当于日均回购1.15亿港元。而在此前几个月里,港股市场每日发生的上市公司回购操作均在10次以下,6月1日至6月21日的14个交易里,平均每日也只有7次左右的回购操作。
不仅如此,香港交易所股权披露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也频频逢低入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碧桂园大股东杨慧妍的操作,她在6月18日至6月28日期间连续11次入市增持碧桂圆,累计增持数量达2.5亿股;另外,中国油气董事会主席戴小兵也于6月27日及7月3日两度入市增持公司股票,累计买入数量也高达购入约2.35亿股;持续入市增持的还有会德丰的主席吴光正,他自6月中旬以来几乎每个交易日都在买进自己公司股票,截至7月3日,其在过去半个月里进行了14次增持操作,累计买入约3400万股会德丰股票。
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也开始出来“维稳”,其中,中国粮油控股的母公司中粮集团,就在6月27日入市增持了42.8万股中国粮油控股,涉资逾140万港元,持该股的多仓比例由 57.99% 升至 58.00%。
还不能轻言见底
分析人士指出,在个股股价及本轮恒指两万点保卫战中,产业资本的持续入市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以回购最频繁的SOHO中国为例,6月份以来SOHO中国每天都入市回购股份,目前已成功将股价从逾半年低位5.7港元拉回至6.28港元,反弹幅度超过10%,反弹力度远高于恒指。
而港股触底回升也与“回购指标”全线上升高度吻合。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及内地银行系统流动性紧张影响,港股5月下旬以来持续暴跌,很多个股创出阶段性新低,恒指也于6月24日跌破20000点整数关,收盘创出近9个月收市新低。之后恒指呈现筑底走势,在接下来的6月25日盘中创出新低后开始震荡回升,目前已重新收复二万点整数关。
产业资本、管理层对股票的回购增持一直被视为股价见底的标志之一。但分析人士指出,外围形势仍不明朗,产业资本的回购及大股东、“董监高”的增持能否真正扭转股价走势,仍需观察。另外,从历史数据看,回购及增持指标只是回升明显,但是并未达到历史高峰水平,所以当前情况下还不能轻言港股已经见底。
据港交所此前发布的一份回购情况报告显示,2007年1月起至2009年2月之间,H股市场平均每日有13家公司回购自家股票,日均回购金额约5220万港元,而雷曼兄弟倒闭后半年内,日均回购公司数增至23家,日均回购金额增至7640万港元。“目前的日均回购金额已经突破金融危机水平,但回购公司数量,在平均值附近。”上述人士表示。
事实上,相比“自己人”的踊跃买入,上市公司的外资大股东显然还在犹豫不决。6月底以来,虽然已有一些外资投行、长线基金开始入市加仓,如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淡马锡等开始重新买入内地房地产股、中资银行股等,但摩根大通、高盛等大部分投行,仍在边买边卖。
[责任编辑: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