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年中净值揭晓 是什么决定了基金业绩? 十大“牛基”平均收益率超过32% 十大“熊基”半年平均亏损19%
2013年上半年对于股票基金而言,可以算是个业绩靓丽的半年。根据天相的统计,530多只各类偏股基金(不含封闭式)的平均收益率为5.21%,大大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12.78%。
但其中的分化依然明显,上投摩根新兴动力以41.55%的半年度收益,成为行业内投资业绩最高的基金。华宝兴业新兴产业、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汇丰先锋低碳先锋基金、景顺内需增长、景顺增长二号、长盛信息、农银消费、景顺优选、汇丰晋信科技10只基金名列行业前十,平均收益率超过32%。
而侧重煤炭、石油、有色这类资源股配置的偏股基金业绩则出现大滑坡,最低收益率达到-26.76%,华宝资源、易方达资源和南方隆元等3家基金亏损超过20%。东吴行业、长信金利、光大精选、交银主题、广发内需增长、南方精选和中欧中小盘等基金亏损超过14%。
是什么让今年股票基金的半程跑,有如此大的差异度? 我们尝试着以基金的公开材料解读基金的业绩变化?
十大“牛基”主题词:新、小、快
今年上半年的“先进”基金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这个从名字就能看出一二来。
上半年第一名叫新兴动力基金、第二名叫新兴产业基金、第三名叫战略新兴产业、第四名叫低碳先锋基金。前十名中还有不少叫科技先锋的、信息产业的。看名字和基金契约就可以得知,这批基金的投资重点应该都是新兴产业、科技环保的股票。而这些股票的体量也不可能太大,大部分都中小板、创业板中“栖身”。
这充分说明了一点,2013年上半年的基金业绩制胜之道是——迎合市场热点。就是配置科技、新兴产业、环保股票的分量。基金经理不论是出于契约要求、还是主观判断、或者是个性偏好、风格倾向,只要最终重拳出击了上述个股和行业,则上半年的组合业绩不会差到哪里去。反之,则相当危险。
这一点从,业绩前几名基金的重仓股组合中也能看得出一二。一季报显示的情况是,前四名的偏股基金的整体组合均偏向科技信息、医药、环保、以及安防、园林、电力设备等业绩出色的高技术行业。其中,大华股份、碧水源这样的公司都不止一个基金重点持有。而银行、建材、煤炭,前十名基金的持有量则几近于零。
这其中,上半年第四名——汇丰晋信低碳先锋的基金组合是最具典型意义的。
根据一季末的组合,汇丰低碳先锋基金合并持有的重仓股股包括:“触摸屏概念的领头羊”——欧菲光(2季度间最高涨幅70%);显示器上游光膜产业的重点公司——康得新;触摸屏概念的另一个大牛股长信科技;安防业龙头大华科技;电子外设龙头公司歌尔声学;“可穿戴设备”的龙头公司水晶光电等。其组合基本踩上了今年2季度的科技传媒类的主流热点触摸屏、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及相关产业。回头看,这样的组合即便不做调整,进入上半年业绩前20名是概率很大。
牛基的另一个风格是,“一股制胜”。典型的如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另一个新兴产业基金,中邮战略在1季度末重仓持有掌趣科技、旋极信息等科技股。其中,掌趣科技2季度涨幅接近90%,只因为其的主业手机游戏在2013年2季度是最火的题材之一,所有沾边的公司涨幅都惊人,更不要说,主业在其中的掌趣科技了。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仅凭次一个股的重仓配置(1季报就有6.66%仓位),就足以为其贡献2季度收益的半壁江山。可谓一股功成。
与之相比,第一名的上投摩根新兴动力的组合倒显得更有隐士风范一些。根据该基金的1季报,其3月末的前八大重仓股依次为大华股份、国电南瑞、康美药业、广汇能源、杰瑞股份、歌尔声学、安洁科技、双鹭药业。均为业绩比较明朗、估值中高水平的新兴产业类龙头公司。上投3月末的仓位也极重,几乎有37%资产布局在这上面。
不过,上述8家公司中,只有国电南瑞和歌尔声学两只个股2季度表现突出,收益超过30%,其余个股表现平平,按照通常的组合规律,上投摩根要么在10大开外埋伏了大量其他的科技牛股,要么就是在2季度中,大规模跟换了重仓组合,及时增加了自己组合中的科技色彩。根据上投摩根新兴动力通常灵活的风格看,2季度内有较大的调仓行为是大概率的。
上半年的亚军,华宝兴业新兴产业则是另一个模式,从组合看,华宝兴业作为一个近30亿份的基金规模是比较大的。其配置的组合更偏重于新兴产业的另一端,环保和消费。从具体组合看,华宝兴业系旗下多只基金交叉持有的碧水源是为环保股的典型代表。类似的还有从事垃圾焚烧发电的盛运股份,此外,双鹭药业、红日药业所在的医药行业、东方园林所对口的政府公共开支、搜于特等对应的潮流服饰等均和这个主题相对应。从具体的情况看,包括双鹭药业、东方园林、盛运股份等2季度整体表现都是相当突出的。
总体看,偏股基金的前十名,上半年的制胜点在于跟上了市场结构性分化的趋势,相对好的找到了流动性和题材、政策驱动的平衡点,主动被动的重仓配置了新兴产业和中小盘股。
十大“熊基”主题词:
QE退出、资源、大盘
托尔斯泰说,不幸的家庭有各种各样的不幸,这个词拿来形容上半年的“后进”基金们是比较恰当的。
我们对后十名的基金组合和净值变化做了逐一的跟踪,得出了以下结论:今年后十名的基金的主要落后原因均为组合配置,其中重灾区是资源股、金融股和大盘股。而煤炭股几乎是后五名基金的“标准配置”,这块曾经黝黑油量的石头,如今绊倒了无数成名的豪杰。
客观地说,今年后进基金的业绩落后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我们对比了前十名基金和后十名基金的业绩差距,发现最后一周是两个组业绩拉开最厉害的一周,而六月份则是两组基金业绩差距拉开最厉害的一个月。也就是说,由美国量化宽松可能退出和中国央行货币临时性收紧引发的6月股市崩盘,成为不少基金业绩急速坠底的原因。这一方面暗示了上半年后进基金的业绩有一定的偶然性,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提示投资者,风险控制在今年世道中的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从组合角度看,以1季报的组合做推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行业板块很可能是今年后进十名基金的业绩落后的主要原因。煤炭板块、石油石化、黄金、有色金属、证券、银行保险、地产。
这其中,煤炭板块成为后十名基金中的业绩元凶。在业绩最差的几只资源类基金中,煤炭股均以重要面目出现。比如,易方达资源行业基金的一季报组合中,中国神华、阳泉煤业、潞安环能、通宝能源和兰花科创占据了前十名。这些煤炭股的平均跌幅接近30%。另外,华宝资源一季报组合中有中国神华、大有能源、冀中能源等,东吴行业中有永泰能源、阳泉煤业、潞安环能等。在后五名偏股基金中,煤炭股的配置杀伤力最大。
另一个重要的空头板块是有色,尤其是黄金。由于QE退出引发的直接导致了相关个股在6月份重挫30%,导致长期配置的部分绩优基金业绩坠地。另外,锡业股份、云南锗业等小金属板块,也很不幸的在最后一个月先后沾染上跌势,纷纷下跌拉低相关基金净值。
除了上述两个板块外,大型基金喜爱配置的中国石油、中石化和大秦铁路这样的价值股也被杀的非常厉害。根据统计,中国石化在2季度的跌幅达到了24%,大秦铁路达到16%,均明显超过沪深300指数11%左右的跌幅。大盘股没有成为定海神针,相反成为了空头宣泄的对象,这个情况或许值得不少基金重新估计其的防御策略。
类似的银行、证券、保险股也是不少基金的“夺命追魂掌”,虽然银行股和证券股引领了2012年末的第一轮反弹,但这些股票在2季度末的流动性危机中败下阵来。并重创了部分看好这些行业中长期前景和低估值的大盘基金们,仅统计最后10名基金的持仓就可以发现,银行股中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证券股中的中信证券、辽宁成大等基金偏好品种给予相关基金的冲击非常之大。低估值的个股风险同样很大,这个结论值得不少基金来思考和反思。
钱紧加剧基金净赎回
货基份额萎缩近半上演“变形记”
⊙本报记者 丁宁
一季度基金遭遇大比例赎回,而年中骤紧的资金面则使得资金离场的情况持续发酵。根据天相数据统计估算,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可能遭遇超过5800亿份的净赎回,比例高达20.29%。而从产品结构看,货币型基金成为赎回重灾区,上半年份额萎缩规模近半。
资金紧张 机构出“货”
若忽略截至发稿前未公布数据的数只基金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整体遭遇了5828.78亿份的净赎回,比例达到20.29%。
此次纳入统计范围的基金包括1216只可比的披露半年报的开放式基金,A/B/C分级基金分开统计,开放式创新分级基金场内、场外份额合并统计,不包括ETF联接基金、QDII型基金,另有7只基金暂无相关数据。
早在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就遭遇了2981.58亿份的净赎回,比例达到9.96%;而从年中数据看,二季度这种资金离场的趋势还在持续发酵。
分析人士表示,与一季度更多可能是投资者获利了结所产生的赎回动因不同,二季度引发赎回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年中骤紧的资金面。
从产品结构看,上半年各类型基金均遭遇不同程度净赎回。其中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成为赎回重灾区。
统计显示,在经历去年开始的狂飙突进后,今年上半年货币型基金的净赎回规模高达2800.31亿份,净赎回比例高达49.13%!而翻看一季度数据,该类产品期间净赎回规模不过724.48亿份。可见,货基份额的骤然回落主要发生在二季度。
与此同时,债券型基金也以类似的“节奏”上演份额规模的“变形记”。统计显示,债基上半年份额萎缩1381.30亿份,净赎回比例33.34%,仅次于货基,其中纯债基受伤最深,净赎回规模1312.92亿份,缩水比例39.03%。
此外,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保本基金也悉数遭遇净赎回,规模分别达到1017.41亿份、543.34亿份和86.43亿份,净赎回比例分别为8.21%、9.16%和15.47%。
“这样的类型结构数据暗示,如果说一季度主要是因为投资者获利了结产生的赎回动机,那么二季度很可能是由于市场缺钱引发资金离场,从而加剧了基金的净赎回规模和比例。”分析人士表示。
在其看来,年中资金面的骤然紧张使得流动性最佳的货币型基金遭遇机构赎回,而在净值下行的担忧下散户的动摇也对其规模形成压力。
“年中年末货币基金规模过山车是传统,但整体份额出现剧烈震荡,或许与此番市场资金紧张而引发的流动性问题有关。”该人士表示。
6公司净赎回比例过半
而从公司层面看,70家基金公司中,除了国联安、上投摩根和汇丰晋信3家份额逆势上涨,其余公司悉数遭遇份额缩水,其中有6家公司的净赎回比例高于50%。
统计显示,国联安上半年实现净申购24.00亿份,净申购比例达到14.51%,成为当期份额扩容比例最大的公司。旗下国联安定期开放债券A、B两类份额上半年份额分别增长1100.80%和274.62%。
上投摩根则凭借旗下上投新动力年内的绩优表现吸引资金净申购,该基金上半年份额扩容267.39%,公司实现净申购比例9.37%;汇丰晋信上半年净申购比例3.81%,同样得益于旗下绩优基金的高人气,汇丰先锋基金上半年实现净申购183.72%。
相较之下,排名另一端部分基金公司则遭遇了份额大比例缩水的尴尬。统计显示,共有6家基金公司上半年整体净赎回比例超过50%。
其中,方正富邦年内份额流失8.39亿份,净赎回比例高达86.84%。旗下方正富邦货币A、方正富邦红利精选和方正富邦货币B期间的净赎回比例分别达到93.80%、91.39%和89.07%。
而纽银梅隆西部、平安大华、建信、民生加银和财通5家基金公司当期的净赎回比例也分别达到69.44%、58.86%、58.09%、53.32%和51.02%;此外,还有7家公司净赎回比例超过40%,8家公司净赎回比例超过30%。
在遭遇高比例净赎回的基金公司中,中小基金公司和部分银行系基金公司相对集中,而这些公司于此前以货基、短期理财债基为代表的低风险产品大扩容的进程中,在规模方面受益颇多。
公募资产回落至2.5万亿以下
富国跻身“十强”
⊙本报记者 丁宁
受大比例净赎回的拖累,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在年中出现回落。天相数据统计显示,截止6月末,在不含QDII基金的数据范围内,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不含联接基金)共计2.35万亿,若加上联接基金规模,资产体量达到2.46万亿。而去年末可比数据则分别为2.66万亿和2.79万亿。
业内关注的基金公司资产规模的座次排序也有所变化,富国新晋跻身行业前十,去年势头凌厉的中银基金则跌出“第一集团”,排名有所下滑。
规模回落
若排除ETF联接基金,纳入统计范围的1602只基金截至年中的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到2.35万亿,与去年末2.66万亿的规模相比资产缩水近3000亿元。
其中,货币型基金资产规模缩水最为严重,与去年末相比下降2684.66亿元;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下降753.89亿元紧随其后;混合型基金期间资产规模也出现209.40亿元的缩水。
封闭式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保本型基金管理规模有所上升,分别扩容292.65亿元、234.92亿元和25.03亿元。
若算上联接基金的体量,行业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为2.46万亿,较去年末下降3316.04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大小,与基金净值高低和基金份额的多少有关。一者从业绩上看,上半年股基出现平均1.41%的净值亏损,二者更重要的是上半年各类型基金均遭遇不同程度净赎回,双重因素拖累了公募整体的资产管理规模。
“新贵”富国
年中成绩单公布,各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始终是业内较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此次第一集团的座次排序有所变化,富国新晋跻身行业前十,去年势头凌厉的中银基金则跌出“第一集团”,排名有所下滑。
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剔除联接基金规模口径,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夏、易方达、南方、嘉实、博时、广发、工银瑞信、富国、华安和银华。其中华夏基金以2129.47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排名首位。
对比去年末,原先排名13的富国基金上升6位跻身前十,资产管理规模由原先的748.54亿扩容至今年年中的770.37亿元;原先排名12的银华基金升至第10位。而此前排名第8和第9的中银和大成则跌出前十,其中中银基金上半年资产规模缩水416.29亿元,目前排名15位。
而若将联接基金规模包含在内,第一集团的排名则为华夏、嘉实、易方达、南方、博时、广发、工银瑞信、华安、富国和大成。中银同样退出前十,由富国取而代之。
小公司压力大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70多家基金公司中,有近一半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低于200亿元“荣枯线”,其中有超过20家公司家当小于100亿,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小公司生存压力巨大。
剔除联接基金口径,纳入统计范围的71家基金公司中,共有36家公司期末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在200亿元以下,随着运营成本的提升,基金公司的盈亏平衡线通常被定位200亿元甚至更高。
其中,更有24家公司规模徘徊在100亿元以下。华辰未来基金公司以0.47亿元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暂时垫底,相较于动辄规模千亿的行业大佬,马太效应明显。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竞争加剧,未来行业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分化趋势可能持续;另一方面,通过专户子公司的运营,中小公司将更倾向于谋求通过非公业务的扩容实现自身发展。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