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 > 正文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中国在行动

新华丝路|2024年11月16日
阅读量: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报告指出,中国不仅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还为改善当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提供了助力。

新华丝路巴库11月16日电(记者钟忠)在面临气候变化挑战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承担着发展、减贫等迫切任务,如何在相似的困境和挑战下走出一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愿景。

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11月15日下午在COP29中国角“‘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绿色对外开放案例与实践”主题边会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气候变化相关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不仅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还为改善当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提供了助力。

2222222.jpg

图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在主题边会上发布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

1770亿元,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多年来,中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授人以渔,自主发展”原则,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以合聚力、以行致远,投入“渐”增,合作“渐”广,能力“渐”强。

截至2024年10月,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了近百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累计实施300多期气候变化相关领域或主题的能力建设项目,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名额。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气候变化相关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主任凯文表示,中国公布的这一数据与西方研究机构的相关成果可以相互印证,证明了中国不光是国别气候投资的先锋,也是在这个领域支持其他国家的引领者。

南南合作框架下的技术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报告举例介绍了“中国—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三方南南合作项目”。项目由中国、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三国政府共同出资实施,支持埃塞俄比亚和斯里兰卡两国制定了5个省级能源发展计划,建立了2个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以及7个可再生能源技术示范点,实现了三国共享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探索了解决能源贫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提供并动员的气候资金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低碳发展、提升应对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以中国提出并开发实施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非洲光带”项目为例,该项目未来3年至少提供约1亿元人民币,助力非洲5万户无电贫困家庭解决用电照明问题。项目宣布以来,已推动与乍得、马里、布隆迪等10个国家开展项目磋商,同时通过举办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非洲光带”培训班,支持非洲国家相关人员能力建设。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气候灾难正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加剧不平等,阻碍可持续发展,动摇和平的基础。最脆弱群体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在发布《报告》时表示,《报告》旨在为“全球南方”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促进南南务实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

《报告》包括“合作理念与行动”“合作进展与成效”以及“合作未来展望”三个部分,全面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方面的理念原则、政策承诺以及合作成效,阐述了中国在推动自身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同时,给予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和帮助,携手推动减缓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对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新进展。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合主席、贝索斯地球基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尔表示,南南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国家和企业都无法单独完成这项任务,而中国可以对此起到促进作用。

斯蒂尔说,中国大力推动自身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同时给予广大发展中国家帮助和支持。他认为,在这一领域,中国有技术优势,可大幅降低成本。中国在储能、电动汽车等方面全球领先,正在把绿色技术带给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国有资金优势,六、七年前“一带一路”还是侧重能源和交通领域的投资,而现在中国已开始转向绿色投资。中国在理念和政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并在绿色金融和碳市场等方面成为了标杆。他强调,南南合作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共赢,建议进一步扩大南南合作,给非洲国家带去更多的实惠。

图片2.jpg

图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合主席、贝索斯地球基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尔在COP29中国角“‘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绿色对外开放案例与实践”主题边会上发言

中国将继续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当前世界各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球温升纪录不断被刷新,气候变化已从潜在的威胁转变为现实的危机。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4年气候状况更新》报告2015年至2024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变暖等现象不断加剧。

气候危机无国界之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前所未有的国际合作。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将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协同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昆蒙框架”全面有效落实。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增强政治互信,践行多边主义,强化全球合作,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欧盟亚洲中心董事会联席主席索尔海姆表示,中国已成为绿色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国家,全世界60%的绿色转型都发生在中国,其他地区只占三分之一。除自身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外,中国还帮助尼日利亚、埃及、印尼、孟加拉等国发展绿色技术。他建议,当前应借助COP29峰会,推动资金到位,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让中国技术能够去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他对中国比亚迪汽车公司与阿塞拜疆签署本地化生产合作协定表示欢迎,称赞中国以这种方式转移技术。

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副主席、阿塞拜疆环境行动国际对话创始人莱拉·阿利耶娃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南南国家合作开辟了新的路径,也清楚地表明世界人民的命运是相连的。在保护地球方面还有更多的工作可做,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平台。她认为,南南合作有利于加强专利与技术的转让,而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好的质量,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中国的做法表明,“行胜于言”。

图片3.jpg

图为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副主席、阿塞拜疆环境行动国际对话创始人莱拉·阿利耶娃在COP29中国角“‘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绿色对外开放案例与实践”主题边会上发言

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报告》指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机制,持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支持力量,打造“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南南合作典范,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最大公约数”,共同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继续携手国际社会共迎挑战,分享绿色低碳发展经验,释放绿色低碳发展潜能。

COP29中国角“‘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绿色对外开放案例与实践”主题边会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联合举办,《报告》发布成为边会上一大亮点。

图片4.jpg

图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报告中文版封面

图片5.jpg

图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报告英文版封面

可扫码阅读《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报告全文:

图片6.jpg

图片7.jpg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