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信息网讯(山晓倩)医药企业总数超过160家、年利润总额共计逾40亿元、销售上亿元的医药单品种接近50个……这是贵州医药企业今年最新交出的一份答卷。
而为黔药产业注入新一轮发展动力的,并非只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拥有近5000种中药材”,以及“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等先天背景。天赋上佳亦需后天努力,背靠根植于基因中的天然优势,黔药在产业化创新之路上大刀阔斧,借力互联网东风、搭乘智能化快车,意图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点药成金”、画点成线、连线成面。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苗族医药源远流长,天麻、铁皮石斛等特色品种亦负盛名,而西药产业在当地也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多点开花”——在此基础之上,黔药企业深度挖掘细分行业,研发多种特色产品,袋装茶、冻干粉、口服液……从品种选择到深度研发,再到网络销售,黔药企业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中心点,将之串联成线勾勒出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从源头到终端,从制药到医疗服务领域,深度融合推进全产业链闭环规划和布局。而最终,剑指“全面结果”——将这些点和其连成的线铺开成面,协同多个产业,指向以“医、养、健、管、游、食”六大产业为根基的大健康生态圈。
随着“黔系列”采风行活动启动,中国金融信息网将为您带来深入一线的现场实地调研,带您走进贵州的医药企业,走进互联网时代的“黔药”产业。
药企制药车间
点药成金——中医药、苗药、西药多点开花 天麻产业将成下一个人参?
作为“黔系列”中举足轻重的一项产业,黔药之于贵州意味着什么?来自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最新数据给出了答案。
2017年全年,贵州医药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48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全省工业增速11.8个百分点。而药企数量和规模还在扩大,数据显示,2018年来全省新增18家药企,总数升至16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155家,利润总额超40亿元,同比增长14.2%。另外,销售上亿元的医药单品种达到48个。
而中药之于黔药,较黔药之于贵州还更胜一筹。数据显示,2017年中成药工业总产值达到300.73亿元,对贵州医药工业总产值的贡献接近八成。
作为地区支柱产业之一,黔药的“成绩单”在一组组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既有优势已成,如何选择新的突破口就成为黔药产业最新面临的一个考验。当地药企在几经摸索后,选择了优势外延策略,对特色中药材品种进行深度研发,扩大生产范围,拓展品类,打造出一批特色产品,天麻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据贵州威门药业外联部副总经理程剑介绍,市场上商品天麻的天麻素含量一般在0.4%以下,而产自贵州大方的天麻的天麻素含量介于0.42%至1.90%之间,且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钾、钠、钙等10余种元素,也因此被市场奉为“养生珍品”。包括威门药业在内的多个黔药企业正是基于此,正在研发或已开发了包括袋装茶、“冻干粉”、口服液等在内的多种相关产品,意图打造下一个类似“东北人参”和“云南三七”的标志性招牌产业,而前者与后两者之间目前的区别就是——虽然天麻已经被列入了国家卫计委发布的药食同源目录,但还没有列入普通食品目录,不过,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仕林透露,天麻进入食品目录只是时间问题,他预计将在明年通过,“一旦实现,未来天麻市场规模不会亚于东北人参的市场规模”,他说道。
苗药、中医药、保健品、乃至食品,行业格局呈现的“多点开花”态势,不止于药品与食品的界限,在中药占据区域内行业“大半壁江山”之外,西药也在逐渐崭露头角。部分传统中医药企多管齐下,发力西药研发,一部分以西药为主打产品的医药企业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员,“对贵州来讲,天安药业是特别的,因为做的是化学药,化学药占了全国70%至80%的药品市场,在全国我们是‘大多数’,但在贵州我们是特别的”,该公司总经理李培刚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资料可见,仿制药是天安药业最为知名的产品,目前公司正在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已开展5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研究,未来三年还将投入1.2亿元推进该项工作,以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纵横连线——智能化加码全产业链布局 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创意无处不在,而实现则需要科技力量脚踏实地的支撑,当未来发展的“中心点”方向渐明,下一步将其连点成线便水到渠成。以一环扣一环的方式打通企业的“任督二脉”,以高科技智能化改造赋能产品的深度挖掘和生产链的捋顺,加码黔药企业转型升级。这既是市场大环境倒逼,为跟上时代发展,不落于人后的“被动”选择,亦是高效便捷、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主动选择。
事实上,多个黔药企业在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已渐入佳境,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经过近几年发展,已完成自动化建设及改造,实现原辅料采购自动下单,供应商管理、生产计划自动排产等。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启动了设备实时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对数据的后期分析,建立企业生产数据库,可评估预测供应商质量风险、不同产地药材质量风险、生产工艺参数合理性等。据悉,下一步,公司的智能化改造还将涉及企业的生产终端装箱环节,可进一步提升效率,节省成本。
而天安药业亦在筹备以1.8亿元投资全新的智能工厂项目,占地36亩,涵盖智能制造及研发平台,其中研发投入7000万元,计划在3年内完成该项投资。
不过,连点成线并非是单一生产环节的改造,调动所有环节的有机融合,不仅是纵向捋顺生产链,亦是横向联动补齐多个产业序列,对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串联。从药材种植到药品生产、研发,再到销售环节,缺一不可。这是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亦是产业链的打通成环,更加是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借助天时地利,黔药企业在药材种植领域布局已相当普遍。资料显示,威门药业目前在包括贵阳在内的多地种植头花蓼共计20000余亩,在毕节市大方县建有500亩天麻良种繁育基地,在贵阳市乌当区建有500余亩铁皮石斛良种繁育有机认证生产基地。
而汉方药业旗下百年老字号德昌祥也在铜仁梵净山,都匀荔波县、修文扎佐建立了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单参、当归、吴茱萸等名贵中药。
事实上,药企对于上游的布局,也旨在提高利润率。据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刚介绍,企业种植药材,可以规避中药材价格波动,从而稳定成本。如此一来,企业在后续产品研发中便减少了许多不确定性。益佰制药作为当地医药企业龙头之一,在研发的道路上行走更早、更快。公司不仅进行药食同源功能性产品研发、应用研究并量产。还与贵州医科大学和贵州中医大学联合建设了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主打以苗药为主体的民族药创新药物开发,重点进行具有地域特色的苗药创新药物研发、苗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和苗药材综合应用。
“酒香还怕巷子深”,上中游布局已定,下游至关重要的销售环节也不能缺位,黔药企业在这一环节的发力充满针对性,多家企业在早年积累的销售网络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线上销售,推出网络销售平台。其中威门药业推出的线上商城定位为集诊疗、购物、展示、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一站式养生健康服务功能的,符合新诊疗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医养服务垂直细分电商平台。
不难看出,有机融合让药企互联网平台除传统的药品销售业务之外,还集合了众多泛医疗功能,这背后,是贵州互联网医院雏形开始隐隐显现。
无独有偶,天安药业一期投资1500万元构建了慢病系统服务云平台,通过专家团队和专业咨询队伍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O2O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建成覆盖26省区的线下服务网络,地面推广“健康顾问”千余人,慢病管理服务体系合作门店6700家。“我们将建成全国性慢病综合服务网络,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慢病服务新模式”,李培刚表示。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在互联网时代,拥抱“互联网+”早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这条路已经成为企业建设的必经之路,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意味着对资源的最大化最优配置。与互联网的“牵手”也将带给药企更多的可能性,让未来医疗场景的想象空间更加广阔。
面面俱到——多产业集群协同联动 大健康生态圈打造进行时
黔药企业的“野心”当然绝不止于线上商城。如果说线上商城是黔药企业拥抱“互联网+”的先行军,那么线下医馆和医院的开办可谓后续“主力部队”,而依托优势将两者、将线上线下进行深度融合,连线成面,联动其他产业推进大健康生态圈打造,是多个黔药企业不约而同进行的战略选择规划,也是大健康生态圈建设的首要重磅力量。
威门药业旗下的两大线上商城和贵阳市内9家线下医药连锁分店、1家大健康商城O2O线下核心旗舰店,以及开设的中医坐堂医诊所,均剑指大健康战略。程剑表示,公司将紧紧抓住贵州省发展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这个机遇,依托贵州独有的中药材资源,发展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业。
而张仕林则介绍说,德昌祥推出的大健康战略涵盖了国医馆、国医馆、理疗馆、养生馆等几个板块,并已落地贵阳。2016年,该品牌还专门成立了子公司,主营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大健康综合服务等。
益佰制药的医疗服务板块也早已落子布局,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六家医院。数据显示,2017年该板块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制药板块。益佰制药方面表示,医疗服务是益佰在大健康战略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未来公司希望医疗服务和制药两大板块能够并驾齐驱,实现双“龙头”式发展。
事实上,在塑造全产业链闭环、打造大健康生态圈的探索中,医疗服务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加入也意味着,传统产品二次创新+智能化改造+“互联网+”+终端产业联动协同的模式正在逐渐成熟,并将以此为基础,辐射至“医、养、健、管、游、食”大健康全产业链生态圈塑造,走在前端的医药产业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拓宽边界,为打造大健康生态圈注入“催化剂”。
这也正是贵州大健康战略投射出的部分缩影,据最新发布的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贵州大健康产业增加值为1143.21亿元,较2015年、2016年分别增加383.21亿元、201.09亿元,2015年至2017年均增速达22.7%。在这背后,医药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明显,截至2017年底,贵州共有大健康产业机构13800余家,其中,企业类机构6000余家,非企业类机构7000余家。上市企业19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3家。以苗药为代表的“黔药”品牌优势正在凸显,医疗服务产业供给能力增强,“互联网+”健康医疗快速发展,特色民族医中医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有分析认为,在打破了原有的漫长流通环节之后,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体系将成为实现医药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通路。而互联网医疗也将成为医疗健康行业最大变数之一,其经过发展正在逐步渗透至医疗的核心环节。而随着未来监管规则的愈发清晰,行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期,这不仅是就诊模式、就医习惯的变化,也将会影响药品零售的格局。
变革中不确定性和风险总是如影随形,但医药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也为未来发展铺底了优势和信心。统计可见,医药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维持较快业绩增速,医药行业仍然是有确定性增长的行业。
展望未来,创新和深度研发依然是行业的不二选择。上海证券研报指出,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带量采购等医药政策调控下的供给侧改革,使医药行业在存量市场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行业增量发展中稳步前行,医药行业已经步入新的景气周期。这个新的景气周期以创新品种、优质品种、优质企业为主导,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强者恒强,而创新药上市和仿制药进口替代的速度有望加快,研发型药企以及优质制造型企业有望持续享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