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
优化信贷结构 为薄弱领域“雪中送炭”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成效显著,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具备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条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出于控制自身风险的考虑,长期以来银行信贷的投向往往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大量的金融服务资源向大企业、大客户集中,中小企业、农村地区获得金融服务的能力相对被削弱。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三农’和小微企业一直是短板。他们在解决就业、支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金融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成效。”赵庆明说。
会议提出,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房建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
对此,连平表示,首先每年的新增信贷中要规定一个增量,确定一定规模和比例的信贷投向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其次,银行对具体贷款项目一开始就要把关,跟踪走向,看资金是否真正流向和实体经济有关的领域,做好贷后管理。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已经显现。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2%。截至2011年11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3.9%。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在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方面,银监会将积极推进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将强化涉农金融业务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鼓励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
【责任编辑:钟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