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召开高端金融工作会议谋划金融业走向
核心提示:在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节点,一系列重大金融政策被基本“定调”,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金融体系规划悉数出炉。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新华08网北京1月7日电(记者李延霞 王宇)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日在京落下帷幕。在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节点,一系列重大金融政策被基本“定调”,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金融体系规划悉数出炉。
相较于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前三次金融工作会议,步入2012年,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已大有不同。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并部署新时期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战略。其中,对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改革等方面的相关表述引人关注。
会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对此,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这既是中国从西方发达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虑。”
他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向人们发出警示,脱离实体经济毫无节制地发展虚拟经济,容易导致产业空心化,风险和危害不可估量,金融衍生品非常复杂,风险管理要非常审慎。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更为迫切,这更需要金融业把握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赵庆明说。
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优化信贷结构,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对于金融体系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会议也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这些也是当今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也成为此次会议关注的重点。
“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会议多次强调当前形势下防范风险的重要性。
相关专家认为,防范风险,对金融机构来说,要从西方国家吸取教训,不能过度地不切实际地发展金融衍生品,明确其服务对象是实体经济,从经营理念、产品定位上为实体经济服务。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加强监管力度,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与过度放松监管有直接关系,金融机构本身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
专家们同时表示,要有效构筑风险防范的“防火墙”,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理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此外,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约束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巨灾保险制度等也是有待破解的难题。
如果说重实体、防风险等方针体现了“稳”的原则,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则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会议强调,要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这与会议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相辅相成。”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利率市场化等改革将有望在未来五年进一步推进。
赵庆明则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关于该制度的探讨已有多年,目前推出时机更为成熟,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更为强烈。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全部上市,法人治理结构更为完善,风险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此外,会议提出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着力加强公司治理,推进股权多元化;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等。专家认为,这些举措体现了中国金融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追求市场化进步的导向。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之所以在历次金融危机中迎难而上,特别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能够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与多年来深化金融业改革,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坚持既定改革步伐不改变有着直接关系。
“当前中国的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赵庆明说,主要大型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金融业融入全球市场的程度越来越深。
“在这种新形势下,对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改革就不单是金融部门的事,还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同时还有国际协调、合作的问题,每往前迈一步都不容易,这就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他说。(完)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