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随着民间借贷风险的暴露,如何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向商业银行传递,正成为多地银监部门研究的课题。
不久前,许昌银行营业部迎来了一位神秘客户,称要办理大额定期存单质押贷款业务,但要求办理定期存款3000万元,贷款3000万元,并愿意先期支付一个月的贷款利息。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担保公司,专门做民间借贷,吃银行利差,很有可能借贷款对外放高利贷,这属国家严令禁止的行为,风险隐患很大。”事后,许昌银行董事长高志民称,经过再三考虑,该行最终放弃了这笔业务。
按照规定,银行定单质押贷款的比例最高为95%,即该公司只能贷2850万元,而其贷款3000万元则显然蕴藏巨大风险隐患。
事实上,上述案例正是当前商业银行截防民间借贷风险转嫁的一个缩影。
在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下,存款压力已成为当前各家商业银行的头等任务,3000万元的定期存款诱惑力可想而知。而民间借贷机构正是利用商业银行的这一心理,在满足商业银行大额存款需求的同时,也将其风险转嫁给商业银行。
今年以来,央行、银监会多次向商业银行发出警示称,担保公司、网络借贷等民间借贷蕴含多项风险,并警惕上述风险向银行传递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在仍有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各种形式流入民间借贷机构,而其贷款的对象,则是被商业银行风控体系排除在外的房地产等高风险的行业,而一旦上述行业资金链断裂,则必然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
为抢夺有限的客户资源,民间借贷机构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为第一时间抢得贷款客户,他们往往在资格审查上放宽条件,仅仅以高息来抵消其未能如期收回的损失,而在其中,银行无形中成为上述风险的“二传手”。
对此,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从我们掌握的数据和一些案例来看,确实有相当银行资金流向了民间金融市场,以及从民间金融市场流向了高利贷企业,流向了投融资公司。
“由于银行具备非常成熟信贷经验和风控体系,存贷款业务仍主要由正规的银行来完成,但当前的利率管制并不能吸引储蓄意愿也是事实。”一位银行监管人士颇有些无奈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