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汇市 > 正文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困境 加息路径并非平坦

新华财经|2025年03月21日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阅读量: 119685

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与国内结构转型的双重挑战下,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新华财经北京3月21日电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金融分析师张正阳表示,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如期维持基准利率不变,这一决定背后折射出国际国内多重风险因素的交织影响。自2024年末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以来,日本央行在2025年1月实施首次加息后,当前正面临着比预期更为复杂的政策环境。

国际风险共振:美国经济放缓与贸易摩擦的双重冲击

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正被置于全球宏观经济动荡的放大镜下。首先,美国经济“放缓”的迹象日益明显,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两个月大幅下滑,2月环比下降4.2个百分点,3月再降3.8个百分点。这种情绪恶化已开始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

其次,美日贸易摩擦的实质性升级构成了直接威胁。根据测算,若汽车关税及其他相互关税全面实施,日本GDP将直接损失0.6个百分点,考虑产业链波及效应后总损失可达0.9%。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贸易冲击具有非对称性特征——美国GDP可能因此下降1.8%,但日本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更高,其承受的边际冲击将更为显著。

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也将进一步放大政策风险。自2025年2月以来,日元汇率已累计升值6.8%,日经225指数同期下挫12.3%,这种资产价格波动与2024年7月加息引发的市场动荡形成危险共振。考虑到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风险更高,日本央行不得不在货币政策调整与金融稳定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国内经济困局:结构性通胀与消费疲软的恶性循环

日本国内经济正陷入“不良通胀”与消费停滞的困境。数据显示,2025年1月实际消费活动指数环比下降1.3%,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其中食品类支出降幅达2.8%。这种消费萎缩与通胀攀升至2.3%的涨幅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通胀结构的严重失衡,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飙升正快速侵蚀居民购买力。

春季薪资谈判的结果加剧了这种困境。尽管主要企业平均加薪幅度达5.46%,但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工资增长仅为0.8%,远低于维持消费动能所需的2%阈值。这种名义工资增长与物价上涨的脱节,使得日本央行所期待的工资与物价良性循环机制难以启动。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的薪资增长率仍停留在3.2%水平,反映出日本经济结构问题的顽固性。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此环境下面临失效风险。尽管政策利率仍处于0.25%的历史低位,但实际利率已接近负2%,理论上应具有刺激效应。然而,由于通胀主要集中于非弹性需求领域,且收入增长未能同步,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被严重削弱。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进退维谷”。

政策约束与路径选择:多重掣肘下的审慎基调

在复杂的政策环境中,日本央行的决策空间正被多重约束条件压缩。首先,政治周期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7月参议院选举的压力,政府内部要求维持宽松政策的声音不断增强,这种政治诉求通过多种渠道向央行传导,形成事实上的政策约束。

其次,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边际成本显著上升。当前0.25%的政策利率已接近日本央行估算的中性利率下限,即0.5%,任何加息操作都可能引发市场对政策超调的担忧。利率期货市场数据显示,交易者预期2025年全年加息空间不超过50个基点,显著低于年初75个基点的预测。这种预期修正反映出市场对日本经济承受能力的重新评估。

基于上述约束,日本央行可能采取“阶梯式渐进”的加息策略。从政策路径来看,9月将成为最可能的加息窗口:届时美国中期经济走势趋于明朗,春季薪资谈判的滞后效应充分显现,国内政治周期压力也有所缓解。即便出现提前加息,7月的时间节点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美国经济软着陆迹象明确、日本核心通胀(排除生鲜食品)稳定在2%上方、实际工资增长率突破1.5%。

综合而言,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与国内结构转型的双重挑战下,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当前的政策困境本质上是开放经济体在多重约束条件下进行政策权衡的典型样本。面对美国经济周期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结构性通胀等交织风险,日本央行需要在金融稳定、物价目标和经济增长之间进行艰难取舍。未来货币政策路径或将呈现“小步慢走”的特征,任何政策调整都需要建立在对国内外风险因素的动态评估之上。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理解这种政策逻辑的转变,比预测具体加息时点更具现实意义。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传播矩阵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