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财经分析】英中企业合作需适应新时代注入新内容

新华财经|2024年05月29日
阅读量:

28日,第三届中英企业家峰会在伦敦召开。此次会议将主题定为“穿透迷雾 洞见新知”,准确地看到了中英经贸合作在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

新华财经伦敦5月29日电(记者张亚东)在新的历史时期,英中企业家如何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合作?对此,在日前于伦敦举行的数场有关英中企业合作的论坛上,业内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英中企业合作,需要适应新时代,注入新的内容。

28日,第三届中英企业家峰会在伦敦召开。此次会议将主题定为“穿透迷雾 洞见新知”,准确地看到了中英经贸合作在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抛开政治方面的因素不论,这些困难主要还应归因于中英经济增长速度、国际地位等时代变化后,中英企业之间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差。

1953年,应中国贸促会邀请,英国工商界有识之士以巨大勇气打破坚冰,开启了中英贸易的“破冰之旅”。以此为起点,一代又一代“破冰者”见证并参与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在互利合作中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贸易从无到有,如今已超过千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500亿美元,在英中资企业为当地提供了6万多个就业机会。

但在新的时代,中英企业合作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锋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的驱动因素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已从过去粗放的、低效的、简单加工驱动,转向为创新的、高质量、高效能驱动。适应这一新时代的变化,中英企业在合作的底层逻辑上需要完成相应的转化,需要从过去的以投资、贸易为主,转向更为持久的在产业链上的相互合作和相互支持。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以自己30年的创业历程为依据指出,十年前,依文开始搭建服装行业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化链接全球时尚产业,现在供应链端已经汇集了476家中国最优质的服装加工工厂,2000家原料商,在设计端链接全球1600位设计师,其中40%是欧洲设计师,服务全球80000家中小商户,5000家品牌商,形成了全球设计、柔性供应的服装行业的供应链服务平台。“这些年来,我们带着中国绣娘数次走进伦敦,参与中英文化交流与合作。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前,依文集团在兰卡斯特宫呈现了一场来自中国企业家、艺术家联合演绎的中国时尚大秀,以文化助力中英时尚产业合作。一场一场展览与时尚大秀,让民族文化品牌深入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时尚美学。同时我们打造了中国手工艺文化之旅,带领英国的企业家走进中国,走进贵州、走进中国的原生村落,探索中国手工艺的魅力与共同发展。”夏华说。很明显,在夏华看来,中英服装产业的合作,已从过去的中国被动的收集订单、生产和加工,更多转向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中英在服饰文化上的合作力度加大了。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英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根据新的时代精神,注入更多新鲜的内容。但首先需要的是,正确看待新的形势。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指出,以电动汽车、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为代表,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创新、高效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看不到这一点,不断制造“中国输出过剩产能”等不符合事实的舆论,不仅无法推动包括中英在内的企业合作,也无法推动英国本土企业的进步。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给世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中国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中英工商界共同推进两国经贸合作。

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陈旭引用“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并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英企业家需要提高自身定位,看破迷雾,开展更高层次的合作。陈旭建议,英国企业家需要把握中国发展新机遇,用好在华投资新政策,在合作领域上,进一步聚焦绿色能源、绿色金融,发展新的合作亮点。

这一新的合作,是建立在中英两国企业各自的优势基础上的。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杰克·佩里指出,英中两国将保持一贯的贸易伙伴关系,在以人工智能为首的科技创新方向创造合作机会,共同促进全球供应链稳中向好。“中国是世界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非常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组织的国际供应链博览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对打造和推进世界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十分重要。”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爵士说。

这也是中国行业主管部门的看法。“中英在绿色经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各具优势,支持两国企业合作,有利于维护中英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拓展双边经贸关系广度和深度。”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此前的一场伦敦路演会上表达了上述观点。

英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张进隆表示,回顾过去,中英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两国在科技、金融、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全球化进程面临挑战,中英企业家更应该携手共进,共同应对风险,开拓新的合作空间。中英企业家一定能够擦出新的火花,穿透迷雾,洞见更多合作共赢的新商机。

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中英合作,需要注入新的内容,探索更多的合作空间和领域。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基本共识。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