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高端访谈·银行助实体】“一带一路”金融力量在西北边陲之地悄然汇聚——访乌鲁木齐银行董事长任思宇

新华财经|2023年06月26日
阅读量:

在任思宇看来,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深耕普惠金融、主动拥抱金融科技既是乌鲁木齐银行成为“一带一路”最优金融力量的关键,也是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双向奔赴”的主要路径。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源”。围绕银行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新华财经《高端访谈》推出系列报道,深入访谈银行家,搭建思想交流平台,展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共融共生、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新华财经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吴丛司、郝玉)地处亚欧腹地、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银行业在这里正加快布局。身处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成为“一带一路”优质的金融力量是摆在乌鲁木齐银行董事长任思宇面前的一大课题。

“面对同业和跨业的激烈竞争,中小银行的业务专业能力和数字化能力必须‘两手抓、两手硬’。”任思宇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XxjccbC007009_20230626_CBMSN0A001.jpg

图为乌鲁木齐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思宇

在任思宇看来,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深耕普惠金融、主动拥抱金融科技既是乌鲁木齐银行成为“一带一路”最优金融力量的关键,也是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双向奔赴”的主要路径。

向业务专业能力要效益

“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推进,新疆在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积聚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头。”任思宇认为,新疆的区域特色定位为当地中小银行提供了战略发展机遇。

然而,并非所有中小银行都能抓住这样的发展机遇。当前,大型银行业务不断“下沉”,“掐尖”了不少优质小微客户,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直接考验中小银行的产品创新、业务管理、风控、人才队伍等专业化能力。

“只有进一步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才能向有限的市场空间要效益。”任思宇表示,作为地方法人银行,乌鲁木齐银行专业能力的提升始终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同频共振的。

作为新疆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城商行,乌鲁木齐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镇居民”的市场定位,围绕自治区高质量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等部署要求,大力调整信贷投向和信贷结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

在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方面,乌鲁木齐银行紧紧围绕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绿色低碳、旅游兴疆等重大战略、重点项目,持续优化信贷投向,加大信贷支持,有效增加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旅游等信贷占比,突出支持战略新兴、科技制造等实体产业发展,将更多优质信贷资源引流和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

在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乌鲁木齐银行结合疆内各区域产业特色,着力满足煤炭煤电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棉花和服装纺织等“八大产业集群”信贷需求,制定精细化、差异化信贷支持方案;支持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增加中长期信贷投放,提高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占比,深化与新材料产业园、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等合作关系,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效。

在持续深耕普惠金融,精准扶持民营小微方面,乌鲁木齐银行将继续推动金融资源向普惠小微倾斜,提升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能力,持续创新优化信用类产品,简化融资业务流程。充分利用供应链金融新模式,为供应链链属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投放,不断完善“融资+融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乌鲁木齐银行在全疆设有97家营业网点,在昌吉、阿克苏、伊犁、喀什、石河子、哈密设有6家异地分行,在奇台县、库车市设有2家县域支行;资产总额突破2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1100亿元,存款余额突破1400亿元。

向数字化能力要效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任思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社会对“非接触”式的金融服务需求迫切,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线上业务与数字服务相互融合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发展机遇。

不过,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薄弱,金融科技发展先天性不足,再加上本地中高端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比较匮乏,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更大。同时,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资源投入,且短期内难以见效,这直接考验一家中小银行的战略定力。

记者了解到,乌鲁木齐银行将数字化、数智化转型提升到全行战略高度,近年来相继完成IT战略规划、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规划、信息安全架构体系规划,明确了未来3-5年金融科技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我行正在加快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授信管理系统、审计工作数字化平台等,今年下半年还会升级客户管理系统。”任思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行科技人员约180人,占全行员工数量近8%,五年来累计科技投入超12亿元。

在乌鲁木齐银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的背景下,该行一线业务员切实感受到了数字化转型对业务的赋能。

“我行系统升级后,我能更好地了解客户和把控风险。”乌鲁木齐银行喀什市克孜勒都维路支行大堂经理玛热孜艳·阿布都沙拉木告诉记者。

玛热孜艳·阿布都沙拉木进一步表示,通过该行操作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资金配置、动账交易及业务到期时间,当客户资金进出有异常,能及时知晓并上门核实客户真实的交易情况,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此外,基于大数据对客户的画像构建与分析,能更好地做到精准营销,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协同,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乌鲁木齐银行充分利用大数据,在不同的业务场景,推出更多线上、线下相结合信贷产品,不断丰富普惠信贷产品体系,推动普惠数字化工作进程。截至2022年末,该行推出普惠线上、线下相结合雪莲系列信贷产品10款,贷款余额19.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亿元,增速达15.82%。

例如,该行与自治区国税局签订“银税互动·征信互认”合作协议,通过“银税直联”的方式,合作推出“雪莲·好税贷”线上产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研发推出专项供应链信贷产品“雪莲·票押贷”,在真实交易背景下,切实解决核心企业上下游融资痛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乌鲁木齐银行充分利用数字化优势,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特色,在阿克苏、石河子、喀什地区率先推出“雪莲·疆棉贷”“雪莲·银穗贷”“雪莲·养殖贷”等新产品。同时,有序推进棉花产业链业务、活畜抵押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该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产品余额保持稳步上升。其中养殖贷业务规模增速达到60.08%。

“我行始终坚持科技与业务融合,推进数据价值挖掘和数字化应用能力建设,推动科技赋能服务提升、营销效能、风险防控和成本管控。”任思宇表示,未来,将把主要资源和精力用于发展转型和结构优化,以敏捷化、精益化转型为方向,以数字化、数智化转型为主线,更专注于服务新疆特色优势产业,更积极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