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货币 > 正文

【新华解读】银行保险业蓄力科技创新 打好科技金融服务政策“组合拳”

新华财经|2025年04月02日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阅读量:

《实施方案》聚焦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多个部门政策组合,增加金融资源供给,畅通科技三资循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促进科创产业融合,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提质、扩面、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4月2日电(记者张斯文)近日,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探索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业内认为,《实施方案》聚焦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多个部门政策组合,增加金融资源供给,畅通科技三资循环,是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促进科创产业融合,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提质、扩面、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部门齐发力 打好科技金融服务政策“组合拳”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丁志勇认为,我国科技金融宏观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24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银行保险机构统筹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全面部署。202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构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总体框架。

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出发,提出7方面20条措施。

在谈及制定《实施方案》有哪几方面总体考虑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多个部门政策组合,凝聚金融监管、科技、发展改革部门的政策合力,打好科技金融服务的“组合拳”。二是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聚集。三是畅通科技三资循环,打通资本资金资产循环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加快产业整合。四是促进科创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实施方案》是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方案》分别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建设和加强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建设,全面系统给出了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路径。

创新金融工具 优化科技信贷科技保险保障服务

专家认为,此次《实施方案》的发布,有助于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蓄力国家科技创新,锚定关键领域环节,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持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建设。要求银行业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灵活设置贷款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对于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最长可达到5年。

“《实施方案》这些具体措施都很有创新性。”王国军举例说,比如,《实施方案》提出引导保险公司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提供覆盖科技创新活动全流程的保险产品;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健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通过组建共保体、再保险等方式分散科技保险风险等等,这些举措都为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与整合,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通过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实现了更高效、更灵活、更可持续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金融业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科学技术部七司司长周云帆此前介绍,近年来,科学技术部推动一批高质量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快形成和转化应用。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了2024年的第21位。2003—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6.8万亿元,与2018年相比翻了两番。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企业脱颖而出,吸引世界目光。

“当前,我们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跃迁,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突破性创新不断涌现。”周云帆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实施方案》将进一步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共同扶持科技企业成长壮大,也是做好科技金融的有效途径。

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加强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建设

业内认为,尽管近年来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投入较大,且未来有望保持高投入态势,然而,科技型企业端仍面临诸多挑战。

“近年来,金融机构重点围绕科技金融做了不少探索,目前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已经达到96%。但从企业需求来看,企业需求和金融供给存在四个不匹配,分别是早期股权投资需求比较大、信用贷款需求比较大、长期资金需求比较大、多元化需求比较大。”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武近期表示。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裂变,科技金融领域正面临着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鉴于此,《实施方案》要求金融机构大力加强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建设。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一是要强化数字赋能,鼓励金融机构研发数字化经营工具,增强企业识别和筛选能力,提升经营管理质效和风险防控水平。二是健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通过组建共保体、再保险等方式分散科技保险风险。三是促进企业信息共享,推动强化科技创新相关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信贷评审和保险定价提供信息支持。四是改进第三方中介服务,提供有公信力的科技咨询、科技价值评估、技术风险评价服务。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传播矩阵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