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 > 正文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4月7日

新华财经|2025年04月07日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阅读量: 127378

证监会:加力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清明假期带动“春日经济” 文旅热折射消费市场巨大潜力;42家A股公司首季业绩预告出炉 41家预喜;基金年内分红近680亿元 QDII基金分红额大幅增长。

新华财经北京4月7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证监会:加力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近日表示,证监会将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尊重市场规律,切实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持续增强规则的透明度、可预期性,进一步完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加力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北交所药企年报相继出炉 分化中孕育新增长极

截至4月6日,已有20家北交所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或业绩快报,其中,18家公司的营业收入突破亿元,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突破亿元,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部分企业通过有效的经营策略,实现了业绩的稳健攀升。部分企业虽仍处于亏损状态,但通过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推进在研项目商业化,已显现出强劲增长潜力,未来有望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季度大宗商品市场基本实现平稳开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4月5日消息,2025年3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PI)为113.4点,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3%。中物联大宗商品流通分会表示,从指数运行情况来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显现,以及进入传统生产建设旺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消费市场温和回暖,一季度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基本实现平稳开局。

上海证券报

•‍清明假期带动“春日经济” 文旅热折射消费市场巨大潜力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不少居民走出家门,周边游、短途游热度攀升,“赏花游”“采茶游”“民俗游”等“旅行+”玩法受到青睐,银发群体出游热情高涨。各地还推出了邮轮旅游、“跟着演出去旅行”等多彩活动,进一步助推春日旅游热潮。专家分析,我国服务消费潜力巨大,将有力支撑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 多个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旅游“淡季不淡”。去哪儿数据显示,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幅度超过一季度的平均水平,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增幅达到两位数。携程发布的清明假期出游总结显示,假期赏花游订单量环比增长45%,多个山岳类景区热度大涨。

•‍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实施细则

程序化交易监管安排正式落地。4月3日,沪深北交易所分别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统称《实施细则》),并就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征求意见。《实施细则》细化了四类异常交易行为,明确了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对程序化交易进行全面规范,维护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细则》对证监会《管理规定》中明确的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做了进一步细化,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批A股公司回应美国“对等关税”影响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近日,一批A股上市公司回应了美国“对等关税”的影响。其中,多数公司表示,由于自身对美业务占比较低,“对等关税”政策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此外,不少公司表示,将采取应对措施,以灵活的策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证券时报

•‍42家A股公司首季业绩预告出炉 41家预喜

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A股共有4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的41家业绩预喜,占到总体的98%,其中预增20家,续盈3家,扭亏5家,略增13家,整体业绩表现亮眼。在这些公司中,21家预计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剔除扭亏影响,广大特材、翔港科技胜宏科技利尔化学等公司一季度净利润预测增幅居前。不少2025年一季度大幅预喜的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表现也较为亮眼。

•‍宁德时代登顶公募第一股 ETF资金成主要推手

近期,比亚迪市值时隔多年超过宁德时代,重新夺回深市市值第一宝座。比亚迪开年以来的强势表现,正吸引更多配置资金进场。不过,从公募基金的配置情况来看,在刚刚披露完毕的2024年公募基金年报中,宁德时代首次超过贵州茅台,登顶公募持仓第一股。反观比亚迪,持有基金数量仅是宁德时代的一半,持股总市值甚至不足宁德时代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公募投资审美频遭质疑,究其原因,公募基金长期依赖市盈率、市净率等财务指标,偏好盈利稳定、现金流可预测的企业。而一些在成长期的公司面临高研发投入、盈利波动甚至亏损,难以进入传统筛选模型。

•‍基金年内分红近680亿元 QDII基金分红额大幅增长

2025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权益类基金净值普遍增长。指数基金表现突出,部分指数基金还推出了“季度分红”“月度分红”等机制,将红利尽可能及时地转化为投资者现金收益。 据统计,按照红利发放日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123家公募基金或证券公司旗下1546只(多类别份额分开统计)基金产品实施分红,分红总额达到679.04亿元。以可比数据统计,今年以来QDII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分红金额均同比呈现爆发式增长。QDII基金由于基数低,增幅最高,分红金额从去年同期的0.18亿元增长至今年内的4.27亿元,增幅高达2270.04%。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分红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44.96%和626.90%。

证券日报

•‍AI赋能假日经济 “人工智能+”正在创造消费新热点

清明“小长假”期间,众多游客穿梭于多个“人工智能+消费”的创新应用场景之中。早晨,坐上地铁之前,在智能鲜饮品站购买一杯由机械臂制作的果汁;随后,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体验一场沉浸式VR游玩项目,在虚拟空间由宫廷画师郎世宁带领游览全盛时的圆明园;晚餐时,在簋街看到餐馆前揽客的具身智能“员工”主动打招呼。节假日的消费场景正在被“人工智能+”无限延伸。“人工智能不仅让大家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同时也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丰富了人们的消费体验。”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记者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消费”已成为连接内需增长与消费升级的重要纽带,催生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

•‍多地密集出台购房补贴新政 “真金白银”稳楼市

近期,全国多地密集出台购房支持政策,通过“真金白银”的购房补贴、创新性的购房资助政策及优化拓展住房消费“以旧换新”模式等举措,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和成本。其中,不少地区购房补贴金额最高可达数十万元,补贴力度加大成为重要趋势。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超110省市(县)出台政策超170条。各地政策优化集中在调整公积金贷款、加大购房补贴力度等方面。

•‍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重返“3字头”

消费贷市场利率迎来密集调整。记者调查发现,自4月份起商业银行已陆续上调消费信贷产品利率,此前常见的“2字头”优惠利率已难觅踪影。当前市场主流产品利率集体上调至3%及以上。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方面,如中国银行“中银E贷”的年利率由2.72%上调至3.1%;建设银行“快贷”产品年利率从2.8%调整为3%。股份制银行调整幅度更为显著,其中,招商银行“闪电贷”年利率由2.58%上调至3.4%;兴业银行“兴闪贷”年利率从2.78%提升至3%起。城商行中,宁波银行的消费贷新客专享的年利率为3.0%,而此前在叠加优惠券后最低至2.49%。

 

编辑:丁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传播矩阵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