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驻守”到“云端值守” 国家电投集团深入推进智慧场站建设
近年来,国家电投集团积极推进智慧场站建设,运维模式实现从“深山驻守”到“云端值守”的转型,不断探寻科技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新模式,打造智慧场站助力产业迭代新动能。
新华财经北京4月3日电(记者 沈寅飞)海拔1200米的湖南涟源龙山山脊上,25座风机迎风而动。半山腰上,国家电投集团涟源龙山风电场的控制中心却空无一人,因为偌大一个场站已经实现了“少人(无人)值守”。
图为国家电投集团涟源龙山风电场(五凌电力供图)
事实上,“少人(无人)值守”并非无人看管。在国家电投集团五凌电力湖南长沙生产运营中心,值班人员通过运行监控大屏密切监视龙山风电场设备运行状况。
“少人(无人)值守、远程管控”成为了国家电投集团智慧场站建设的一个贴切形容。
记者从国家电投集团获悉,近年来,国家电投集团积极推进智慧场站建设,通过数智化技术应用、生产管控模式变革等,构建“2+N”(生产运营中心+电力交易中心+N个区域维检中心)集约化、标准化、数智化的现代智慧运营体系,运维模式实现从“深山驻守”到“云端值守”的转型,不断探寻科技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新模式,打造智慧场站助力产业迭代新动能。
据介绍,相对于传统狭义的“一场一站”,国家电投集团的智慧场站是广义的场站集群,是“集中监控、区域维检、产销协同、少人(无人)值守”的整体构建。
五凌电力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兴义介绍,“公司作为湖南省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在推进智慧场站上先行先试。截至目前,国家电投集团五凌电力已建成投运湘中、湘南、中卫、玉溪4个维检中心,完成10座风光场站智慧化改造,实现“设备集控、场站集群,人员集中,技术集享”,打造新能源运维检修‘2小时工作圈’。”在这种模式下,2023年,仅湘中区域实现20位运维人员下山进城,兆瓦用工降幅约38%,综合人工成本减低约800万元/年。
那么,如何确保少人(无人)值守场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呢?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在湘中维检中心的智慧大屏,实时监测着风电场设备运行情况,一旦设备报警,运维人员能第一时间进行远程故障诊断分析,维检团队一般在1.5小时内可赶到现场处理。
“我们的场站搭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智能运维系统,可实现集中式风电、光伏资产的全景监测、智能预警、专家分析、能效分析及设备状态评估。”国家电投集团五凌电力科技公司董事长万元说,该系统自2024年6月上线应用以来,已推广应用到53座风电、10余座光伏场站,通过系统预警提前发现风电齿轮箱失效、轴承磨损、变桨轴承断齿等各类风电设备缺陷300余项,换回设备故障损失约500万元;通过无人机巡检、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提前发现光伏组件、逆变器等各类设备缺陷近万余处,挽回发电损失约1200万千瓦时。
在产销协同方面,“我们通过智慧场站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导向、营销牵引’作用,努力实现营销引领生产、生产支撑运营、运营创造效益、效益优化营销的良性循环,更精准响应市场需求,助力‘供需协同’为特性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电投集团五凌电力市场营销部主任单爱华介绍,2024年,公司通过优化调整发电检修计划、交易策略256次,多电源品种协同营销,实现新能源减弃增发绿电超2亿千瓦时。
据悉,2025年,预计国家电投集团具备条件的存量新能源场站智慧化改造完成率将达到30%,增量场站全部实施智慧化建设。到2027年,国家电投集团将基本完成新能源智慧场站建设。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