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核底座赋能“人工智能+”北电数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北电数智将紧盯前沿发展态势,以“1个AI底座+2大产业平台”,打通模型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赋能千行百业,塑造产业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新华财经北京3月30日电(记者闫鹏)日前,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核心地带酒仙桥的E级智算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宣告落成。这座定位为“未来AI工厂”的算力枢纽,以助力北京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为使命,将为全国智算中心承托AI产业繁荣提供可复制的参考范式。
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建设运营方——北电数智CTO谢东、CMO杨震。谢东、杨震表示,北电数智将紧盯前沿发展态势,以“1个AI底座+2大产业平台”,打通模型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赋能千行百业,塑造产业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旗舰底座:打造一站式AI生态平台
记者走进坐落在北京市酒仙桥的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看见其外壁建筑由金属网格构成,横纵线条富有澎湃的力量感,强烈的AI人文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外立面动态光效系统实时映射算力运行状态,将算力中心具象化为可视化的“城市数字地标”。
图为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设施外观
该算力中心是北京市“三个100”重点项目,由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电数智”)整体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为何这一这座定位为“未来AI工厂”的算力枢纽由北电数智“掌舵”?
杨震表示,北电数智是北京电控旗下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从2023年8月企业创设开始就洞察到AI落地产业的需求,并从源头打造立体的全栈AI基础设施和生态。针对算力、算法、数据这“AI三要素”,配合可信数据服务能力,进行全面产品布局,打造出一套立体分层的AI底座。
当前,人工智能变革浪潮正席卷各行各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但实现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其实并不容易——
我国现有算力中CPU、GPU种类较多,但不同算力资源组合在一起时多元异构特点突出,算力不足和算力闲置问题并存;数据供给也面临“供不出、流不动、用不好”的窘境……更重要的是,当前市场提供的AI服务分散分割,让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与产业实际需求较难匹配。
相对于其他平台,北电数智打造的是AI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在算力层面,打造了针对国产芯片的“前进·AI异构计算平台”,让不同厂商的芯片集群能“协同作战”;在算法层面,提供的AI工具链“宝塔·模型适配平台”向下适配硬件,将芯片与大模型广泛解耦并适配,使大模型能够自如流畅运行在不同AI芯片上;在数据方面,通过提供全栈信创的可信数据空间底座,保障数据存储、开发、保护、流通、托管等各环节畅通……
“我们专注于搭建产业共性平台。”谢东表示,正因为北电数智既不涉足芯片制造,也不进行大模型研发,反而得以心无旁骛地全力搭建芯片层、模型层以及数据层的共性平台。通过打造这些平台,北电数智能够进一步整合垂类模型,为不同行业提供通用性的基础支撑与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生态内各环节实现协同发展与能力共享。
杨震补充道,北电数智的AI底座并非简单、静态的技术堆栈,它拥有不断演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是一个能广泛适配各类不同场景的智能中枢概念。“北电数智打造这一底座,就是要借助AI助力企业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降本增效和价值创造。”
事实上,当下火热的智算中心建设中,各地真正需要建设的并不只是一个智算中心,而是以智算中心为核心,辐射产业链上下游,聚集产、学、研融合的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各地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让智算中心成为真正的生产力中心。
强力引擎: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在全栈AI基础设施底座上,北电数智通过构建传统产业赋能平台和新兴产业加速平台,以大模型矩阵和产业共性技术构建产业发展“双引擎”,致力于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图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北电数智展台
一颗子弹从银幕中呼啸而出、一个身影从高空中极速坠落……走进电影院,逼真而生动的特效场景令人难忘。这些震撼的视觉盛宴从何而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算力正在辅助打造高水准的画面张力和视效体验。
通过北电数智传统产业赋能平台,朝阳区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让影视创作从借助AI生成剧本分镜、智能合成虚拟场景,到批量生成特效素材,从前期策划至后期制作的全流程效率都获得显著提升,推动传统影视行业智能转型。
又比如,北电数智帮助中日友好医院构建的“樱智大模型”和“樱智·α专病大模型”已经“上岗”,实现医疗服务和医学研究智能化升级。
为什么从“硬核”底座到产业赋能,北电数智始终能站在变革浪潮的前端?一直以来,北电数智的核心理念是,人工智能不能仅仅聚焦于算法模型,而应当以价值作为导向。
杨震表示,北电数智搭建任何平台,目的都是联合多方力量,打通整个产业链中存在的卡点与断点,推动相关行业实际落地问题的解决。这种模式具有公开透明的特性,在每一个层级都连接了场景方、使用方以及生态伙伴,助力各方攻克难题。
“不同企业的需求千差万别,我们所开展的核心工作便是打造平台,降低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的门槛,让更多企业能够轻松便捷地运用相关技术,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其中,助力企业迅速找到业务突破的路径,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推动行业进步。”杨震说。
以樱智智能助理为例,北电数智与中日友好医院将专业数据训练融入模型,已经构建出樱智·皮肤专病大模型。随着专科合作案例持续增加,北电数智将逐步搭建全科的模型。未来,这些模型不仅能够为制药企业,医疗服务行业提供服务,还能向更多区域输出AI医疗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谢东表示,北电数智致力成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助推者。北电数智的人才和业务布局强调既要懂芯片、也要懂模型、还要懂数据,进行全栈布局,同时针对不仅是大厂客户,还有中腰部和小客户也都能提供“建、运、管”全生命周期的运营能力和生态协同能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电数智“传统产业赋能平台”已涵盖医疗、工业制造、金融、教育、交通、政务等行业场景等行业垂类模型矩阵,实现传统产业效率提升与个性化服务升级。
与此同时,北电数智“新兴产业加速平台”正聚焦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通过物理直觉模型、虚拟仿真环境、通用开发组件及智能数据工具链等核心能力,助力创新技术的场景验证与产业化落地,将AI能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杨震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迅速落地,离不开AI产业化以及一系列从“0到1”的全新创新成果,北电数智深信这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当人工智能作为全新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崭露头角时,与之适配的全新生产关系也会随之形成,北电数智致力于解决行业和产业的共性问题。
“2025年,是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从技术摸索迈向产业落地的关键一年,其核心在于更加聚焦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实际上,这与今年全国两会上释放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要求高度契合,也是北电数智坚守的使命远景规划和底层商业逻辑。”杨震说。
北京样本:加速推动实体经济向新跃升
作为北京电控面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高科技企业,北电数智诞生于酒仙桥这一“新中国电子工业摇篮”,承载着让老工业区焕发AI时代新生命力的使命,努力通过“一个AI底座,两大产业平台”,为国内AI产业发展提供“新底气”。
人工智能赛道,北京出发最早、积淀最深,步伐也最快。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从无人驾驶、智能工厂,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人工智能“+”出新未来,一座“AI原生城市”呼之欲出。
作为北电数智的最新实践成果,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的运营和投用,让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城市级、区域级智算中心的运营,并非单纯指运营计算中心,而是要运营好当地的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城市智算资源的供给者、应用场景的转化者和产业生态的培育者。”杨震说。
“我们始终处于动态、持续扫描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状态,密切关注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需求,以及自身所能发挥的作用,并据此思考解决方案。”杨震表示,2024年4月,北电数智推出了北京政务大模型,打造了具身智能训练场等项目,今年我们还将持续拓展与国际零售相关的行业领域,加速人工智能在北京的落地应用。
“北电数智将依托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汇聚北电数智优秀、前沿的AI产业头部生态伙伴共同构建具备行业影响力、产业凝聚力、创新驱动力的AI全产业链生态,助力北京实现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战略目标。”北电数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北京市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为样板,北电数智正将“星火·智算”推向全国,走向华南、华东、西南等全国多个省市,逐步构建面向信创需求以及满足地方优势产业需求、驱动区域产业升级的AI生态“朋友圈”。
比如“星火·佛山泛家居底座”为佛山市泛家居产业集群有效挖掘AI技术的应用潜力,通过深度介入泛家居产业从产品设计、柔性生产,到供应链管理的全价值链环节,致力于推动其实现设计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产业基因智能化,助力佛山泛家居产业全方位焕新提质。
可以预见,在“一个AI底座,两大产业平台”战略支持下,北电数智“星火·智算”将走向全国,推动智算中心的持续建设和深度运营,并基于地方产业结构和实际算力需求进行AI底座的持续扩容,有效支撑传统产业的AI升级,助力更多地方政府构筑新型产业高地。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