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阿联酋共识”需要开放的清洁能源供应链国际合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各方就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了“阿联酋共识”;这是继2015年《巴黎协定》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的里程碑。
作者:彭天铎,清华大学副教授
田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题:落实“阿联酋共识”需要开放的清洁能源供应链国际合作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9日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各方就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了“阿联酋共识”,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气候议程,以确保1.5°C温控目标可控,这是继2015年《巴黎协定》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的里程碑。该共识呼吁“在2050年实现与科学相符的净零排放”,各方同意“转型脱离”化石燃料,到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到目前的3倍,将全球能源效率提高到目前的2倍。
加快清洁能源技术部署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全球温控目标的必由之路。国际能源署研究显示,有序转型的关键是加大清洁能源体系各方面的投入,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将增长六倍,可再生能源占发电量的比重将从当前的三成增至六成以上。为实现气候目标,全球各国需携手合作,加速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全球应用和成本下降,而确保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和产业链顺畅稳定是基础和保障。
中国已用自身行动深度参与和推动了全球的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和稳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供应了全球96%光伏硅片和75%的组件,一半以上的陆上风电叶片、机舱和塔架,75%的动力电池、41%的电解槽以及大部分关键矿物加工。低成本技术对清洁能源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成本仅分别为欧洲和美国的50%和35%。正如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经济学家蒂姆·古尔德所认为,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及制造应用方面的独特优势加上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合作,对加快其他地区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即便在具有主导优势的新能源领域,也积极向外敞开胸怀。中国正致力于更短的负面清单,新能源发电设备、汽车制造领域已全面放开外商投资股比限制,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实现了制造业“清零”,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紧密联系,与世界分享超大规模市场不断释放出来的发展新机遇。
当前,尽管全球光伏、风电、电动汽车应用速度正超出预期,但受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地缘冲突等多重挑战交织影响,全球能源安全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能源供应链受阻、全球能源转型速度放慢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存在。展开对华战略遏制、人为设置贸易和产业壁垒,将扰乱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稳定,这不仅将使得原本就无法负担清洁能源高投入的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转型困境,也将最终损害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气候目标和利益。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重大挑战,“阿联酋共识”进一步巩固了全球不可逆转的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有助于各国加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面向未来,如何安全、可持续地满足清洁能源转型中对矿产、金属和产品的巨大需求和全球化配置,将是落实共识的关键。全球各国要摒弃传统竞争与博弈,真正将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为核心的气候与环境利益置于优先位置,强化全球清洁能源技术供应链合作、避免“对抗”,构建各国广泛参与、发挥各自优势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共同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关于成本可及的清洁能源发展的解决方案和公共产品,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全球共同期盼。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