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正文

【智库观点·聚焦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打通数据流通脉络 促进数据价值释放

新华财经|2025年01月26日
阅读量:

数据流通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关键环节,也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推动数据流通,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驱动作用,是我国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部署。

编者按:近期,《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中国经济信息社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策划推出系列解读,从业界视角解读文件精神,搭建思想交流平台,助力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利用,释放数据价值。

新华财经北京1月26日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统筹数据发展和安全,将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必将推动数据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在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方面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一、制定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措施,通过数据脱敏等技术促进企业数据流通交易

企业数据行业特征明显且差异较大,同一内涵的信息在不同行业的分类分级存在差异且保护要求也不相同。数据在流通利用过程中存在滥用和泄露的风险,当前企业数据流通缺乏全生命周期的保障机制,这是制约企业数据流通的重要原因。

《方案》针对企业数据利用,以“明晰流通安全规则”为抓手,从“责任界定和主动保护”两个维度提出了行政部门、企业和数据处理者的职责,明确数据处理者对外提供重要数据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人民安全。鼓励企业开展数据脱敏等技术的研究,将敏感数据重新识别为一般数据,可按照一般数据开展流通交易,有效破解了阻碍数据流通利用的核心问题。

二、界定供需双方和授权运营机构的安全管理责任,保护公共数据安全,促进公共数据有序流通

公共数据是政务服务过程中采集的范围广泛的数据,包括政务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经济运行、个人服务等各个方面,数据的共享范围、用途和保护要求等存在较大差异,数据使用涉及的主体众多,安全管理责任未明确界定是当前阻碍公共数据流通的关键问题。

《方案》针对公共数据利用,以“流通安全管理”为抓手,从“供需双方和授权运营机构”两个维度提出了提供前的安全管理责任、对数据接收方数据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制度和接收后的安全管理责任,以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构的安全管理责任,抓住了公共数据进入数据流通环节的核心难点,将有力推动公共数据的充分利用。

三、个人数据流通保障是防范个人信息滥用的基石

个人信息是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往往在个性化服务过程中采集了大量个人信息,但个人授权使用通常仅限于与服务相关内容,就个人数据流通而言,还需重新取得个人同意。《个人信息保护法》由于匿名化缺失标准规范,难以对企业对个人信息的合法合规使用进行有效约束。

《方案》针对个人数据利用,以“流通保障”为抓手,从“个人同意和匿名化处理”两个维度,提出了个人同意和健全投诉、举报、受理、处置渠道,倡导并明确了对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的规范要求,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促进个人数据的安全流通。

四、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最优化安全,推动数据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数据流通的主要攸关方包括数据提供方、数据接收方和数据处理者,攸关方的责任界定和风险管控主要体现在权属确定、权益迁移、使用验证、争议仲裁等方面。即数据提供方如何验证数据所有者或数据具有二次交易权益、数据接收方或数据处理者如何确保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数据、攸关方的违规滥用如何有效及时地取证和监测处置。

《方案》针对责任界定和风险防范的机制问题,从“安全责任界定和滥用风险防范”两个维度提出了数据流通全过程的供需双方安全责任界定机制,鼓励供需双方通过合同约定方式清晰界定责任边界,探索应用数字水印等技术手段,有力支撑溯源取证,并完善重点行业领域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流通安全事故或纠纷处置机制,保障数据合法有序流通和违规责任有效追踪。

五、数据流通需要新的安全技术保障,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的高效的流通安全服务供给才能促进数据开发利用

传统数据共享的数据安全技术和个人信息保护技术在支撑数据流通的全生命周期保护中有所欠缺,数据流通的安全技术包括安全可信交易、数据可控利用、数据按需保护、隐私按需保护、流通利用监管等方当前缺乏跨系统一致性保护的体系化技术方案,亟需解决面向多轮交易和权属转移的使用控制、数据出域的安全保障等技术挑战。

《方案》针对安全技术和安全服务供给的瓶颈问题,从“安全技术应用和安全服务供给”两个维度提出了分类安全防护、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差异技术保护支撑数据价值开发等指导思想,并鼓励数据安全服务机构提升安全检测评估和安全审计等服务能力。

本文作者系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技术副总师、二级研究员,灾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凤华

 

编辑:张春芳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