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提“质” 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提升之道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榆林构建了“一带四区多点”的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积极推进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新华财经北京9月14日电(杨阳)9月13日至15日,第十八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本次博览会同期举办矿山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并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矿山生态修复”为主题开展圆桌对话,邀请各界大咖共探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提升之道。
图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矿山生态修复”圆桌对话现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佘廉表示,作为当今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举措,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将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介入,并且要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重点发力。
榆林是矿产资源富集之地,是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但也曾面临采煤塌陷、土地与水资源破坏、生态退化等煤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榆林构建了“一带四区多点”的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积极推进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2024年,榆林先后印发《榆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榆林市矿区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制定《榆林市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导则》,建立了生态问题诊断、实施治理、监测监管、成效评估、适应性管理等全链条技术标准体系。
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中心主任柴小兵介绍到,在以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开发利用等提升新质生产力方面,榆林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修复经验和模式。此外,他表示,联合高校团体、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成立的榆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协会,在技术攻关以及帮助政府和行业进行合规管理、发展规划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下一步,榆林将针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矿区地下水保护修复利用等区域性问题,把矿区及周边影响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全要素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破解技术瓶颈、资金缺口、政策不足等全国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普遍难题,企业作为不可或缺。徐州中矿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丁陈建认为,生态修复类企业要坚持在修复技术创新方面发挥“领头羊”作用,权衡社会生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兼顾经济效益,保证生态修复资金持续投入。他建议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建立生态修复监管长效机制,推动生态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汪鑫提出,希望政府能够有效衔接政策与市场,比如在绿色债券等金融方面给予项目或企业更大支持,让公众、企业与政府共同发力,实现矿山生态修复前沿技术研发应用的提质增效。
最后,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营销中心主任王新锋分享了青海木里矿区江仓一、二号井采坑、渣山一体化治理工程作为《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多元共治典型案例(2024年)》入选案例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有效经验。面对多年无序开采导致的地面、冻土层、植被、水资源破坏,以及高寒地区气候恶劣、表土缺失、水分流失严重、气象资料缺乏等一系列难题,他说,“我们通过筛分渣山小颗粒渣土、掺入牛羊粪肥和有机肥解决复绿缺土难题;优化提升’青海大学植被复绿的矿山生态修复七步法’;现场建立小型气象站等多种手段,达到了两年出成效的目标,在高寒地区打造了近自然、免维护、可持续的高原典型样板工程,也为修复技术的转型和落地提供实践经验,体现央企担当。”
据了解,本次交流活动由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陕西省贸促会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矿业大学应急治理与国家安全研究院承办。活动期间,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多元共治典型案例集(2024)》,从12个典型案例企业的实践经验,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公民社团等各社会主体参与矿山生态修复活动提供了有效借鉴和参考。
编辑:赵家熹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