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正文

【高端访谈·数字经济】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加快发展未来产业 进一步做好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布局和开拓

新华财经|2024年03月31日
阅读量:

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量子有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量子产业也成为近年来颇受瞩目的未来产业之一。如何更好地发展相关产业,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近日,新华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围绕履行国家高端智库职责,中国经济信息社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深入访谈数字经济权威专家,搭建思想交流平台,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重庆3月31日电(记者沈寅飞、李唐宁、王松涛)近年来,各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量子有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量子产业也成为近年来颇受瞩目的未来产业之一。如何更好地发展相关产业,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近日,新华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

新华财经:今年政府的多份文件都提出了,我们要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其中,智能制造、量子科技都是多次被“点题”,您长期从事这些方面的研究,对此有何见解?

房建成: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和资源要素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以科技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先立后破、有保有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量子科技是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方向,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可能是继蒸汽机、电气技术、计算机之后引发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今年的政府报告中两度提及量子技术,并提出要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我们要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协同创新,在量子技术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华财经:您如何看待量子技术、生命科学这两个赛道在未来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房建成:量子技术主要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等三大核心方向,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是国内外公认的率先能够进入应用和产业化的方向。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均在战略层面上将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列为核心发展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强化量子传感技术的交叉研究、制定量子传感与测量路线图、出台量子传感国家战略等。我国应在研判量子传感与测量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明确重点研发方向,部署量子精密测量领域重大项目,补齐短板,组成量子信息技术完整的布局和体系,在量子信息技术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我国在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领域已经具有比较好的基础,已建成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时间基准测量原子钟、原子重力仪、原子磁强计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依托杭州极弱磁大科学设施和五个成果转化平台,项目团队将量子精密磁场测量应用于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与临床重大疾病诊断相结合,研发的心磁成像设备率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开展临床验证,并联合浙江大学第二医院等10余家高水平医院开展了多中心临床联合验证,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急性心血管病极弱磁成像功能数据库和心磁数据队列,并在心梗等重大心脑疾病早期诊断取得突破,促进了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有望开辟零磁医疗装备未来产业新赛道,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华财经:加快发展智能检测装备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如何,面临哪些关键问题,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何建议?

房建成: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对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智能检测装备需求日益增加,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智能检测装备是检测智能制造设备是否稳定运行、产品品质是否有效保障、服役过程是否安全可靠的设备,是“检测设备的设备”,性能要求更高、研发难度更大。总体来看,我国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仍存在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业体系不完善和应用生态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的关键短板和重要制约,关键是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智能检测装备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赋能智能检测装备转型与升级。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要发挥好大科学装置原始创新策源作用。

我们提出的“新型”大科学装置,不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而且也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人民生命健康,是解决大科学问题、支撑重大技术创新和培育未来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的协同创新发展,敢于在全球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开拓者和领跑者,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完)

 

编辑:戴琳琳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