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媒聚焦 > 正文

苏州“园区经验”公共文化篇|突出融合、持续创新、塑造品牌 打造文化发展新高地

新华财经|2024年11月21日
阅读量:

编者按: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开发建设3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突出以文化激活发展动能、涵养城市气质,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特色、时代特征、园区风格的公共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与城市共生长”的“园区经验”新内涵。

近年,园区紧扣面向未来的城市新中心建设目标,充分整合园区图书馆、园区文化馆、金鸡湖美术馆、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三馆一公园”优势资源,推进全民阅读推广、全民艺术普及、全民美育、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商旅融合发展,探索形成了“读吧SIP”、苏州•金鸡湖双年展、草鞋山文旅等一批出圈出彩的创新成果,每年开展3000余场文化活动,累计建成386个公共文化服务网点。落实“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重大要求,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当前,园区正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向更高能级、更具魅力的文化发展新高地加速迈进。

工作日下班后在文化馆夜校学习新技能充电,周末去草鞋山公园探源江南史前文化,或者到美术馆欣赏最新展览、在社区参加艺术讲座,还可以随时打卡24小时智能图书馆畅游书海……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简称“园区”)文化活力指数持续刷新。

今年,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同时也是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简称“中心”)成立5周年。成立以来,中心一直在高效能整合公共文化资源、高质量优化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探索公共文化品牌上下功夫,以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全民美育“三个全民”为主要抓手,面向群众、高校、产业“三个群体”开展特色服务,让“与城市共生长”的文化理念浸润人心,加快打造文化发展新高地。截至目前,中心获得国家级荣誉53项、省级荣誉38项、市区级荣誉170项,先后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连续12年获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优秀服务奖和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

突出融合,厚植公共文化资源“新生态”

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不仅是政府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阵地,也是群众自主开展和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在园区,园区图书馆、园区文化馆、金鸡湖美术馆分别于2005年、2009年、2012年建成开放。很长一段时间里,三馆数据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各自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为进一步理顺“三馆”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其在园区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服务体系运转效率,2019年1月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心融合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的特殊体制,形成了覆盖面广、服务均等化、便捷高效,‘高雅艺术’与‘接地气’相结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园区公共文化中心主任戚瑶亮说。

可以说,中心的成立打开了园区公共文化服务融机制、融载体、融活动、融空间的发展新篇章,通过拓展公共文化资源融合发展“新生态”,不仅推动各场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及时、组织更有序、活动更丰富,也使市民获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更便捷,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验更贴心。

近年,顺应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新趋势,园区大力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用一站式文化窗口,讲好园区故事。今年6月,“园区文化云”成功入选2024数字政府论坛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据介绍,该平台是中心统筹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渠道、数据,集信息公开、书香园区、活动预约、场馆预定等功能于一体而建设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注册人数超44.8万。

为呼应文化场景线上线下的联动,中心自2022年起策划举办了两届“云上市民文化节”,年度平台访问量超1000万;近年在园区文体旅游局的指导下,进一步打造“永不落幕的双年展”小程序、“数字草鞋山文旅元宇宙”应用,运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a484da80ab5c45c88a0a262d972e1bc7.png

(“流动的文化盒子”项目)

当前,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中心依托各场馆资源,创新探索“文化+”融合,推动文化与各行业、领域、空间的联动,涌现出“文化+产业载体”“文化+创新人才”等一批创新项目。今年,中心推出“流动的文化盒子”新项目,将多元的文化元素与活动创意相结合。“中心持续加强对‘文化+’的探索,将文化创意性地融入产业载体、公共空间、商旅体展、数字场景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方向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真正实现文化与城市相融共生。”戚瑶亮说。

持续创新,挖潜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

引入“图书馆+书店+咖啡吧”新型模式,以书香涵养市民文化生活“幸福半径”;在美术馆、遗址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等文旅场所打造阅读新空间,擦亮城市文旅展示“最美窗口”;建设无人值守的24小时智能图书馆,实现2秒人脸识别、3秒扫码听书、5秒扫码阅读、15秒借还的便捷阅读新体验……一个个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持续点亮园区文化生活。

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打造一批功能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中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市民服务体验的重要途径。围绕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2019年至2023年,中心新建服务点近百个,累计建成公共文化服务网点386个,在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遗址公园、社区楼道等场所打造新空间,让原本“不起眼的公共空间”变成“城市文化艺术聚落”,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

通过“艺术进社区”新形式,园区艺术的种子在社区空间中生根、发芽。据介绍,首届“艺术进社区”项目从2017年开始创立,2024年已进入第八个年头,以“城市微更新”理念,中心邀请艺术家与社区居民携手创造社区新的艺术景观和艺术空间,把艺术展搬进楼道、邻里中心、产业园等区域。多年来,已有90余位来自苏州、周边城市以及国外的知名艺术家参与“艺术进社区”活动,足迹遍布园区200余个社区,共完成180余件公共艺术品,开展讲座约190场,展出580幅美术作品,吸引了四十余万人关注参与。

在不断激活已有空间潜力的同时,中心还积极挖掘新空间。陆续建成北部市民中心、南部市民中心等新型文化空间,创新打造“读吧SIP”项目,建成10个阅读广场、10辆阅读巴士、10个阅读便利店、20辆阅读早餐车、88个智能书柜等场所,让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出新、出彩。以2024年7月开馆的南部市民中心图书馆为例,该馆联合知名出版社、特色书店,定期开展“南+书集”主题图书展、获奖作品展,引入作家分享会、“读吧SIP”立体书市、人文课堂系列沙龙等活动,开馆首月接待读者超10万人次,单日最高超5000人次。

2e12520012d14042ad8500d43e378983.png

(南部市民中心图书馆)

围绕“空间融合、数字文化、科技赋能、社群交互”打造的“读吧SIP”是中心近年推出的另外一项创新服务项目和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戚瑶亮介绍,“读吧SIP”通过政府主导、机构链接、社会参与,在都市商圈、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公园绿道、特色街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创新建设“主客共享”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通过看、听、触等形式导入阅读资源,为市民游客提供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文化体验,更好助力“书香园区”建设。

塑造品牌,擦亮公共文化形象“新名片”

文化品牌是城市的标识和名片。从2021年首次推出“行走文化季 邂逅园区韵”四季品牌,到2022年四季品牌2.0版“城市可阅读 全民享艺术”上线,再到2023年正式确立“文化·与城市共生长”公共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生长主线,中心在公共文化品牌塑造上步履不停,文化品牌基因深入、持久地融入园区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的远景蓝图,彰显了文化标识度和城市形象。

突出国际特色、时代特征、园区风格,目前中心已经构建起“1+4+N”公共文化品牌矩阵,以1个主题贯穿全年,发布四季文化流行风向标主题,开展N个特色融合品牌活动,每年向群众输送3000余场的活动。近年中心还持续开展“人文之城、精神家园”城市形象推广,便捷共享的“爱阅之城”、美好充盈的“艺术之城”、江南都市特色的“人文旅城”三张名片辨识度持续提升。

今年,正值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中心坚持以“文化·与城市共生长”为使命理念,突出“中新30年”主题,绘制传统与现代“双面绣”新图景。一方面全力办好“华狮艺锦——中国新加坡当代艺术三十年”展览、“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三十周年诗歌展”、“认知图绘:缘起苏州的六种艺术形态”苏州工业园区30年特展等系列活动,运用文字、图片、艺术作品等形式以及互动体验方式,展示园区过去30年发展历程,推动中新两国文明交流互鉴。另一方面,深挖草鞋山“江南文化”资源,逐步打响“草鞋山”文化品牌,策划举办草鞋山“四时有景”系列活动,传播草鞋山文化影响力。截至目前,草鞋山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首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获评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此外,中心还策划举办“Drawing SIP速写园区”、寻找城市选书人、“园小文”IP形象设计大赛等一系列亮点文化品牌活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戚瑶亮表示,面向未来,中心将持续打造开放、活力、便捷、有温度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园区加快“四个一流”建设,成为具有极强感召力、亲和力和吸引力的“苏州城市新中心”注入公共文化服务新动能。(李优)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