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债市谋变 高收益债券有望推出
核心提示:为配合证监会发展债券市场的最新思路,本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宗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市场容量、活跃市场交易和推动产品创新的下一个突破口,将首选高收益债券。
中国证券报记者28日综合多方面信息获悉,为配合证监会发展债券市场的最新思路,本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宗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市场容量、活跃市场交易和推动产品创新的下一个突破口,将首选高收益债券。
目前,监管部门已着手研究高收益债发行上市事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同时,建立和扩大合格投资人队伍,建立独立的符合债券产品特性的债券交易系统,改善和丰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交易模式等工作,也都在持续推进中。
高收益债将成突破口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上任后首次就资本市场发展公开发言时提出,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逐步研究推动地方债、机构债、市政债、高收益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创新。
所谓高收益债,是指由信用等级较低或盈利记录较差的公司发行的债券,由于信用等级差,发行利率高,此类债券具有风险较高同时收益也高的特征。在国外,此类债券被称为垃圾债券,是海外证券市场特别是美国债券市场上的重要产品。去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发行量达2400亿美元,是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形式。欧洲高收益债市场近年来也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专业人士认为,发展高收益债券,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直接而有效的作用。允许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以更市场化的方法和较高的利率发行高收益债,将直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满足不同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提高全社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和防范银行系统风险。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近年来,交易所债市的主打产品是公司债。以上交所债市为例,目前在上交所发行上市的企业债、公司债,基本是大型优质企业发行的高等级债券。
今年以来,上交所公司债发行量近2000亿元,较去年大幅提高。但由于相关法规对债券发行不得超过发行人净资产40%的限制,许多优质企业发债规模已接近上限。交易所进一步发展公司债市场潜在资源严重受限。此时推出高收益债,无疑将为上交所债市打开新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交易所债市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低,市场活跃程度较差。虽然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已开始试点,但由于政策规定在试点期间商业银行只能参与交易所债市现券产品的交易,大大制约商业银行交易积极性。高收益债券推出,将能在扩大交易所债市市场容量和规模的同时,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潜在收益更高的投资选择。
由于高收益债将改变以往中国债券市场以政府信用为主、低风险乃至零风险局面,市场风险程度将有所提高,投资者交易行为可能随之改变,监管部门有必要预先统筹规划、建立合适的监管框架和交易制度安排,以防范市场风险。
日前,上交所推出债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赋予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以不同的交易权限,实现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格的投资者的理念,就可被视为对未来信用债特别是高收益债发行上市的一种未雨绸缪的制度安排。
上交所上证债券信息网也上线试运行,该网站具有债券发行业务办理、市场信息披露、教育培训等多种服务功能,特别是提供债券收益率曲线,可在相当程度上起到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的作用。
制约交易所债市发展的另一障碍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在交易特性上,股票交易主要适用撮合交易,而债券交易除撮合外,还有对询价、报价交易及做市商制度等交易形式的需求。我国证券交易所在设计的初衷上主要倾向于满足股票交易需求,交易方式较为单一,与债券交易特性有不够匹配之处。在交易规则、市场监管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这些方面都有必要加以改变和完善,以体现和满足债券交易的特性和需求。
上交所从一年前就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整合现有的撮合交易、大宗交易平台和固定收益平台,分三步走建立一个独立的多层次的债券交易系统。第一步是实现所有债券都在固定收益平台和撮合系统上双边挂牌;第二步是余额打通,可跨系统进行交易。这两步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三步就是建立独立的债券交易系统,在交易方式上将涵盖撮合交易和报价、询价交易,为未来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的平台。
上交所正在修订交易规则,拟将原来附于股票交易规则中的债券部分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债券交易规则,从而形成交易所债市从上市、交易到监管的更符合债券特性和需求的流程。
以高收益债券推出为契机,辅之以制度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交易所债市发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驶入快车道。(记者周松林)
[责任编辑:姜楠]